[发明专利]多年/多点水稻品种品质稳定性判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4524.3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邵雅芳;朱大伟;方长云;卢林;扈战强;于永红;胡贤巧;朱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年 多点 水稻 品种 品质 稳定性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年/多点水稻品种品质稳定性判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多年/多点种植所得的水稻作为待测品种水稻;分别获得待测稻米的如下3项稻米品质指标的测定值:糙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然后分别进行修正归一;再根据欧式距离的原理及定义获得品质稳定性值WD;WD值≤4.0的水稻品种为多年/多点间的品质性状稳定;而WD值>4.0的水稻品种为多年/多点间的品质性状不稳定。本发明可以辅助评判相关水稻品种品质的环境适应性和种植的区域限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品质领域,涉及稻米品质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年或多点水稻品种品质稳定性判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稻米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主食。随着水稻产量的屡次提升,吃饱问题逐渐得以解决。然而,稻米品质的提升,如何更好解决吃好这一问题仍备受广大育种学家和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
食用稻品种品质主要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其中,加工品质参数主要有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参数主要有垩白度、透明度、粒长、长宽比等,蒸煮食用品质参数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目前,国内外检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采用称重法;垩白度、透明度、粒长、长宽比等指标的检测主要采用图像法、目测法或测量法;直链淀粉含量的检测主要采用分光法;糊化温度的检测主要采用碱消法;胶稠度的检测主要采用碱消水平测量法。综合各项参数的特点,我们选择糙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三项参数指标对多年/多点稻米品种品质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目前,本行业公认的对糙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种稻米品质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的依据是:
糙米率的检测根据NY/T 83-2017《米质测定方法》中5.2规定的内容进行。
垩白度的检测根据NY/T 2334-2013《稻米整精米率、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及透明度的测定图像法》。将精米试样混匀,并用分样器分取10g-35g试样,将其置于扫描仪玻璃板上,轻微晃动致米粒间散开而不重叠,扫描后获得稻米试样图像,再用相关分析软件,人工引导识别,最终得到稻米的垩白度值。
直链淀粉的测定根据NY/T 2639-2014《稻米直链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中流动注射仪法进行;
上述测定时的温度为室温,本行业均默认为是25±0.5℃。
对于新育出的水稻品种来说,其品质、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是决定其应用与推广价值的重要指标。品质能评价水稻品种的优劣,丰产性是评价品种在最适条件下的产量潜力,适应性和稳定性表明水稻品种与多个不同生产环境之间的互作情况。水稻品种区试试验的目的旨在鉴定这些指标。品种间的品质和产量的差异性比较容易度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多重比较。品种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基因(G)、环境(E)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G×E)效应大小。G×E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要揭示其规律存在许多困难。再加上水稻品种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退化现象,单从一年的品质数据来评判某个水稻品种的好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的多年/多点评价体系来评判水稻品种品质的稳定性,以进一步评判相关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种植的区域限制性。
目前,对水稻品种品质稳定性评价方法鲜有报道,但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评价传统方法就是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进行估测。因此,判断一个品种品质是否稳定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变异系数法进行。一般来说某个品种某个品质参数稳定,可以认为该品种的该品质参数是稳定的。如果某品种多个品质参数稳定,可以认为该品种的品质是稳定的。这需要测定参试品系的某个或某些品质参数值及与其对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以某个品质参数的变异系数值为横坐标,以品质参数值为纵坐标,在坐标轴中标出各品种的位点。x为变异系数的平均值,y为产量平均值;将坐标图划分为4个象限,分别表示高品不稳定、高品稳定、低品稳定和低品不稳定品系。但是该方法尚存在分析步骤繁琐、不同组间差异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角反射器异步脉冲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辆远程诊断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