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深基础挖掘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3167.9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华;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德鑫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7/00 | 分类号: | E02F7/00;E02D17/02;B65G21/12;B65G2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季申清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基础 挖掘 系统 及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深基础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智能化深基础挖掘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包括倾斜布置的输送带组件;还包括:可调式支撑部件,可自动升降调节设置,并布置有多对,每一对可调式支撑部件分别支撑输送带组件两侧,其中两对可调式支撑部件分别支撑连接输送带组件最高端、最低端,其余可调式支撑部件间隔排列在输送带组件最高端和最低端之间,并共同支撑输送带组件带身;以及基于无人驾驶的无人矿卡、土石方车;工艺方法包括深基础内挖掘步骤、转运步骤、装车步骤,在转运步骤中包含有通过调节一对或多对可调式支撑部件的高度来调节输送带组件倾斜角度或高度的子步骤。能在整体上实现无人化施工,灵活调节输送带组件的倾斜角度、高度、张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智能化深基础挖掘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深基础(比如深基坑)挖掘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倾斜的输送带组件将深基础内采掘到的土石方转运到坑外,但这种方案存在如下的问题:1、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参与配合,导致用工成本上升;2、输送带组件的倾斜角度以及高度不可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深基础挖掘系统及其工艺方法,能够在整体上实现无人化施工操作,并且能够灵活调节输送带组件的倾斜角度、高度、张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化深基础挖掘系统,包括:
倾斜布置的输送带组件,其最低端作为上料端并处于深基础内,其最高端作为下料端并处于深基础之外;
可调式支撑部件,可自动升降调节设置,并布置有多对,每一对可调式支撑部件分别支撑输送带组件两侧,其中两对可调式支撑部件分别支撑连接输送带组件最高端、最低端,其余可调式支撑部件间隔排列在输送带组件最高端和最低端之间,并共同支撑输送带组件带身;以及
基于无人驾驶的无人矿卡、土石方车,所述土石方车在坑外地面上并处于输送带组件最高端正下方,所述无人矿卡处于深基础内;
其中,可调式支撑部件包括:
固定设置的支腿;
升降驱动组件,安装在支腿上端;
竖直延伸的升降柱,安装在升降驱动组件动力输出端上并在升降驱动组件的驱使下进行升降调节;以及
连接结构,其上侧支撑连接输送带组件,所述升降柱上端支撑连接所述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框架、输送带体、驱动辊、从动辊、驱动器、驱动辊支架以及张紧器,所述驱动辊、从动辊转动连接于输送带框架,所述输送带框架整体倾斜布置,所述驱动辊、从动辊分处输送带组件的最高端、最低端位置,所述输送带体套装驱动辊、从动辊,所述输送带框架的最高端可移动地设置有驱动辊支架,所述驱动辊转动连接于驱动辊支架,所述张紧器设置于输送带框架之内,所述张紧器连接驱动辊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器至少设置有三个,并沿输送带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张紧器包括张紧弹簧筒、张紧油缸、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筒一端连接驱动辊支架,所述张紧油缸的缸筒套装在张紧弹簧筒内腔中并通过张紧弹簧与张紧弹簧筒内壁弹性连接,所述张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输送带框架。
进一步地,在用于支撑输送带组件最高端的可调式支撑部件中,其连接结构包括下支座、连接耳座,所述下支座支撑输送带框架,所述连接耳座支撑并连接下支座。
进一步地,在用于支撑输送带组件带身的可调式支撑部件中,其连接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组件支架、支撑耳座、增高节,所述组件支架支撑连接输送带框架,所述升降柱上端支撑连接增高节下端;所述增高节设置为柱状零件并至少设置有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德鑫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德鑫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