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加式鼓泡、喷淋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2679.3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崔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荣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7750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加 式鼓泡 喷淋塔 | ||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叠加式鼓泡、喷淋塔。包括采用在一台吸收塔内,自下而上实现4次吸收,类似把2台鼓泡设备2台喷淋吸收设备叠加在一起,精简了设备与管线,减少了泄漏点,减小了占地面积,优化了气体吸收流程,减少了气体吸收阻力与故障率;末次吸收液向首次吸收液转移,靠位差重力实现,无需循环泵或专用液体输送泵,而且转移过程中可进一步实现吸收功能;叠加式鼓泡、喷淋吸收塔最多可实现4级气体吸收,用户使用时,可根据气体量变化,任意选择吸收级数,每一级吸收可通过阀门控制随时启用或停用;叠加式鼓泡、喷淋吸收塔多级吸收在一台设备内完成,而且第一鼓泡区和第二鼓泡区附盘管,用于控制吸收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叠加式鼓泡、喷淋塔。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中,经常有各类气体通过与液体反应、洗涤,让液体吸收气体中所含成分,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气体与液体接触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分别是鼓泡吸收和喷淋式吸收。
鼓泡式吸收:在液体容器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从容器底部进入,经过容器底部气体分布器后,气体均匀鼓泡穿过容器内液体,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喷淋式吸收: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经过吸收塔填料层,气体自下而上与吸收塔顶部自上而下的吸收液逆向接触,吸收塔底部液体在循环泵作用下,液体返回吸收塔顶部,液体循环吸收气体内成分,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液体吸收到一定程度下,形成产品,为了保证气体得到完全净化,一般采用两次鼓泡、两次次喷淋或鼓泡与喷淋相结合的方式,在各行各业有很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叠加式鼓泡、喷淋塔,采用在一台吸收塔内,自下而上实现4次吸收,类似把2台鼓泡设备2台喷淋吸收设备叠加在一起,精简了设备与管线,减少了泄漏点,减小了占地面积,优化了气体吸收流程,减少了气体吸收阻力与故障率;末次吸收液向首次吸收液转移,靠位差重力实现,无需循环泵或专用液体输送泵,而且转移过程中可进一步实现吸收功能;叠加式鼓泡、喷淋吸收塔最多可实现4级气体吸收,用户使用时,可根据气体量变化,任意选择吸收级数,每一级吸收可通过阀门控制随时启用或停用;叠加式鼓泡、喷淋吸收塔多级吸收在一台设备内完成,而且第一鼓泡区和第二鼓泡区附盘管,用于控制吸收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塔体、塔体内从下到上依次的设置有第一鼓泡区、第一喷淋区、第二鼓泡区、第二喷淋区;所述第一鼓泡区一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一鼓泡区内下方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气体分布器下方设置有鼓泡管;所述进气管还与鼓泡管连通;所述第一鼓泡区下侧设置有第一饱和液体出管;第一鼓泡区底部连接有第一循环喷淋泵;所述第一循环喷淋泵另一端与第一喷淋区内的第一喷淋管连接;所述第二鼓泡区中部设置有溢流进气部;所述溢流进气部外侧设置有环鼓泡区;所述环鼓泡区内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第二鼓泡区外侧连接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延伸至环鼓泡区内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补液管延伸至环鼓泡区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液口;所述塔体上方设置有气体出口。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循环喷淋泵与第一喷淋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饱和液体出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鼓泡区和第二鼓泡区内设置有盘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鼓泡区上方设置有第一跳跃管;所述第一跳跃管与进气管连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鼓泡区上下之间连接有第二跳跃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鼓泡区内下方与第二循环喷淋泵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喷淋泵另一端与第二喷淋区的第二喷淋管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溢流进气部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下方与第一喷淋区连通;所述外层与内层上方连通;所述外层另一端延伸至环鼓泡区内;所述外层另一端与环鼓泡区连通处设置在气体分布器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荣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荣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2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