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吸引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190.2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2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唐飞舸;何雪琴;刘婷婷;陈礼娟;杨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和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管体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管体的吸引口上设有导电体A、导电体B,导电体A、导电体B之间有间隙,导电体A、导电体B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导电体A、导电体B之间的电阻值来控制负压吸引装置的开启。本发明能够自动检测吸引口处是否有液体,并且能够自动进行吸引,从而减轻盲目吸引,也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吸引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引管均是通过人工开启其负压吸引装置来启动吸引操作,对于长期卧床的病患,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手工开启负压吸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吸引管,能够自动检测吸引口处是否有液体,并且能够自动进行吸引;从而减轻盲目吸引,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由于空气是通常意义的绝缘体,人体组织电阻较液体(痰液,胃液,血液,唾液,尿液等)非常大,而液体是导电的或者其电阻较小,因此,当吸引管的盲端深入相应腔隙时,导电体A和B之间仅有三种可能:空气、液体和组织,其电阻特点如上,通常情况是空气或液体,偶尔是组织。先用手动方式检测出应用位置的三种类型的电阻范围,再设定相应电阻值,通过检测电阻的方式来检测是否有液体需要吸引。具体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的自动吸引管,包括吸引管管体和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管体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管管体的吸引口上设有导电体A、导电体B,所述导电体A、导电体B之间有间隙,导电体A、导电体B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导电体A、导电体B之间的电阻值来控制负压吸引装置的开启。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A、电压比较单元B,所述导电体B连接电压比较单元B的同向输入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单元B的反向输入端、电位器RW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单元A的同向输入端、电位器RW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单元A的反向输入端、电位器RW1的一端,所述导电体A、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电位器RW1的另一端、电位器RW2的另一端、电位器RW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电压比较单元A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单元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与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的输出端用于控制负压吸引装置的开启。
优选的,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驱动门U4的输入端,所述驱动门U4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继电器K1的一对常开触点用于控制负压吸引装置的开启。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K1的一对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接地端,继电器K2的一对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电机的一端,继电器K2的一对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工作电源的一端,负压吸引装置的电机的另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工作电源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数字定时器,所述数字定时器的输出端连接驱动门U2的输入端,所述驱动门U2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K1的一对常闭触点的一端,继电器K1的一对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端。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手动启动按键SA1,所述手动启动按键SA1的一对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2的一对常开触点并联,手动停止按键SA2的一对常闭触点串联在继电器K2的一对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电机的一端的线路中。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K2的一对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电机的一端的线路中还串联有熔断器。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继电器K2的线圈均并联有续流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适应调节防打鼾防落枕的智能枕头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