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及无线耳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35489.9 | 申请日: | 2020-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曹交平;刘振华;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29/00;G01V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3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耳机 入耳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及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包括获取位置检测模块发送的位置参数;基于位置参数确认无线耳机离开充电盒;控制音频播放模块播放检测声波;获取检测信号并识别检测信号的声学参数,检测信号由声波传感器采集检测声波的反射波生成;基于声学参数判断无线耳机是否入耳。该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通过声波来判断无线耳机是否入耳,相比现有技术无需设置光电传感器,进而无需在无线耳机上设有透光的开口,简化无线耳机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充分释放无线耳机的设计空间,提供更高的设计灵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耳机可以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其中有线耳机需要左右两个耳机通过有线的连接方式组成左右声道,产生立体声效果,佩戴非常不方便。而无线耳机则是通过无线通信协议(例如蓝牙)与终端进行通信,其相对于有线耳机而言具有无需收拾数据线、使用便捷的特点。由于无线耳机佩戴方便又可单独使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对无线耳机是否入耳佩戴到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光学传感器进行检测,如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反射光的光强度,来判定用户是否将耳机入耳。或者,如申请号为CN201810601224.6的前期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通过获取第一光传感器采集的第一光值和第二光传感器采集的第二光值,其中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分别为设置在无线耳机的入耳位置和非入耳位置的光传感器;根据第一光值与第二光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无线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和未佩戴状态。
受限于光学传感器的特性,一方面,设置光学传感器需要在无线耳机上开口以便于安装光学传感器的透镜,这使得无线耳机的外观无法设计为完整的,不利于产品的整体密封和外观美观,而且光学传感器的成本高,也会进一步增加无线耳机的成本。另一方面,当消费者佩戴耳机不正确时,容易致使光学传感器判断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及无线耳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时受限于光学传感器的特性需要在无线耳机上开口,不利于产品整体密封和美观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该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位置检测模块发送的位置参数;
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确认无线耳机离开充电盒;
控制音频播放模块播放检测声波;
获取检测信号并识别所述检测信号的声学参数,所述检测信号由声波传感器采集所述检测声波的反射波生成;
基于所述声学参数判断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入耳。
作为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若判定所述无线耳机入耳,则控制所述音频播放模块播放音频。
作为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声学参数包括波形参数和频率参数,基于所述声学参数判断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入耳包括:
判断所述波形参数是否与第一预设波形匹配;
若是,则判断所述频率参数是否与第一预设频率匹配;
若是,则判定所述无线耳机入耳。
作为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判定所述无线耳机入耳,与控制所述音频播放模块播放音频之间还包括:
基于所述声学参数判断用户耳朵是否健康。
作为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基于所述声学参数判断用户耳朵是否健康包括:
判断所述波形参数是否与第二预设波形匹配且所述频率参数是否与第二预设频率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