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分析评价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4138.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雷;孟菲;侯珏;王英资;方祥毅;王海洋;楚思思;刘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40/0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君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9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汽车 安全 性能 分析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分析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评价的辅助驾驶策略数据及对应的触发该辅助驾驶策略的触发事件数据以及车辆行驶参数数据、环境数据和驾驶员的行为数据输入至评价模型单元;评价模型单元对待评价的辅助驾驶策略进行评价并输出评价结果;以及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分析评价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车辆驾驶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对汽车辅助驾驶策略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或者提取出未能匹配辅助驾驶策略的事件信息,以便于对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有助于其对汽车辅助驾驶策略进行改进或对未能匹配辅助驾驶策略的事件补充制定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安全性能分析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如今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和压力:成本压力、行业竞争、全球化趋势,以及市场变化和波动。不过,大数据与数据分析为汽车制造商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供他们应对各种挑战和难题。随著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预测分析正演化为种有力的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预测效率以及运营和绩效。但挑战在于,汽车制造商是否能高效处理这些海量的知识和经验数据。简单地说,巨大的数据量为评估带来难度,难以支撑战略决置的制定。数据分析可以把这些信息融合起来。不论是“机器可读的”数据集,还是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额、录音或文本,只要处理得当,效果将令人称奇。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分析,不仅能够给汽车制造商提供市场资源化的信息,还能够为汽车的研发设计与改进提供支持,例如各装备的故障数据、车身轻量化的指标数据、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数据等。大数据平台通常通过数据源获取结构化、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通过基础平台进行数据整合、清洗与存储,再进行数据分析或进行建模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与用户交互。
汽车安全驾驶是汽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辅助驾驶系统能够通过一系列车载辅助设备对汽车进行辅助控制,以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例如对交通信号灯的预判或对超速行为的提示,还可以通过对驾驶行为的分析以确定辅助策略,例如当遭遇障碍物时驾驶员未能在预设时间内采取减速或避让措施,则进行适当减速控制,或者监测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观看手机时或躬身拾物时则延缓油门开度的触发时间,以防止驾驶员在注意力不集中时意外猛踩油门造成汽车加速而引发事故,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050536A所公开的汽车辅助驾驶方法,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5911989A所公开的复合式自动辅助驾驶的决策系统及其方法。对于驾驶行为的分析,则可以通过采集车辆控制数据、监控并捕捉驾驶员动作以及捕捉包括外部路况、天气环境等外部驾驶环境等方式获取,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009475A所公开的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对于驾驶员的姿势则可以通过摄录装置进行捕捉,并通过分类算法进行识别分类,中国专利文献CN106570480B所公开的一种基于姿势识别的人体动作分类方法,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093453B所公开的一种计算铰接式或可变形实体的姿势或形状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4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