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及其转换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2807.6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宇;李人澍;侯铭硕;黄圣姚;袁宏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B64C3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姿态 转换 控制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及其转换控制方法,该结构包括机架、传动系统、扑动机构和姿态转换控制器系统;所述的姿态转换控制器系统包括扑翼相位检测模块,微处理器,电子调速器,姿态转换舵机,舵机固定架和相位锁定柱,其中扑翼相位检测模块包括永磁体和霍尔传感器,永磁体安装在齿轮组的从动齿轮上,霍尔传感器固定在机架前隔框上,姿态转换舵机固定在舵机固定架上与相位锁定柱相连,舵机固定架和相位锁定柱安装在机架中框和机架后框的定位孔中。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姿态转换过程中扑翼机构的损伤,并提高姿态转换机构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及其转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模拟鸟类飞行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愿望,鸟类的飞行方式是自然选择的最优结果。基于仿生学的原理,人类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扑翼飞行器,与传统的固定翼和旋翼相比,扑翼的飞行效率要高得多,扑翼飞行器的隐蔽性好,重量轻,携带方便,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大型鸟类在高空飞行时大多以滑翔姿态为主,具备滑翔功能的扑翼机在消耗较少能量时就可进行长距离飞行。要想实现扑翼飞行器扑动姿态和滑翔姿态的转换,需要使扑翼的驱动机构锁定相应位置,目前所设计的扑翼飞行器大多没有滑翔姿态的锁定机构,主要依靠空气动力使机翼达到自锁位置,而机翼自锁位置一般都存在上反角,使得扑翼飞行器滑翔的高度损失较快,滑翔效率不高。
目前也有少数扑翼飞行器设计了扑动与滑翔姿态转换机构,都采用纯机械式的相位锁定方法,这些方法虽能达到锁定驱动机构的目的,但其对扑翼的驱动机构和扑动机构有较大损害,且对姿态切换的时机要求很高,结构可靠度低,给飞行器带来不利影响,姿态切换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及其转换控制方法, 能够有效减小姿态转换过程中扑翼机构的损伤,并提高姿态转换机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包括机架、传动系统、扑动机构和姿态转换控制器系统;所述的机架包括依次分布的机架前隔框、机架中框、机架后框以及穿过每个框架的机身固定杆;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的若干齿轮组;所述的朴动机构包括曲柄,摇杆,机翼主梁固定片,机翼主梁和机翼副梁,曲柄的长度小于齿轮组中齿轮的半径,且曲柄,摇杆,机翼主梁和机架隔框构成了四连杆系统,其中曲柄与齿轮组中的从动齿轮固定,摇杆一端与曲柄铰接,另一端与机翼主梁固定片铰接,铰接处均装有轴承,主梁固定片与机翼主梁连接且主梁固定片与机翼主梁平行安装;所述的姿态转换控制器系统包括扑翼相位检测模块,微处理器,电子调速器,姿态转换舵机,舵机固定架和相位锁定柱,其中扑翼相位检测模块包括永磁体和霍尔传感器,永磁体安装在齿轮组的从动齿轮上,霍尔传感器固定在机架前隔框上,姿态转换舵机固定在舵机固定架上与相位锁定柱相连,舵机固定架和相位锁定柱安装在机架中框和机架后框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一级主动齿,一级从动齿,二级主动齿和二级从动齿,电机的KV值为1250KV,一级主动齿的齿数为10齿且包含顶丝孔,利用顶丝安装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一级从动齿的齿数为60齿,二级主动齿的齿数为18齿,二级从动齿的齿数为60齿,齿轮的最终减速比为20。所述的齿轮的加工均采用3D打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型扑翼的姿态转换控制结构的转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扑动姿态转滑翔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2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