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及其供热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540.6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蒋海川;杨啸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能 式热泵 耦合 系统 及其 供热 调节 方法 | ||
1.一种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包括风冷冷热水机组(1)、水源热泵机组(3)及蓄热/冷设备(6),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作为制热系统使用时:水源热泵机组的输入端连接风冷冷热水机组的输出,蓄热设备的输入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的一个输出连接,水源热泵机组的另一输出与蓄热设备的输出连接后接入用户负载系统(4);该系统作为制冷系统使用时:风冷冷热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及蓄热/冷设备均分别连接用户负载系统,同时水源热泵机组的另一输出连接蓄热/冷设备的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设备的输出端连接阀门(5)实现输出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冷冷热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均通过外部电力设备(2)提供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负载系统是多个并联的系统分别与蓄热/冷设备和水源热泵机组的混合管路连接。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实现供热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为:
(1)用电低峰时段,以电为能源驱动风冷冷热水机组基于热泵工作原理将传热介质(一般为水)从当地地表水温度提升至适于水源热泵工作点的设定温度,作为水源热泵机组的源侧能量供给,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对传热介质的二级温度提升,将输出的高温采暖热水一部分直接供给用户负载,另一部分传输至蓄热设备实现热量存储;
(2)用电高峰时段,优先利用蓄能装置作为主热源给用户负载供给热量,当冬季热负荷需求高峰时段:若外界环境为低温且高湿度时,则利用风冷冷热水机组工作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输入,再将水源热泵机组的输出作为该时段的削峰热量同蓄能装置一同输出供给用户负载;若外界环境为低湿度状态,则水源热泵机组停止工作,风冷冷热水机组的输出作为该时段的削峰热量同蓄能装置一同输出供给用户负载;这里所述的高、低湿度标准为在温度0℃附近、湿度值为70%,在这个工况点下空气绝对含湿量的值作为高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实现供冷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行制冷过程的调节时,步骤(1)在夜间谷电阶段直接通过水源热泵机组(3)为蓄热/冷设备储存低温介质;步骤(2)在制冷情况下首先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基础供给用户负载,在白天用电高峰期间且冷负荷需求高峰时段用蓄冷装置作为削峰装置,在冷负荷需求尖峰时段,同时开启风冷冷热水机组作为冷源补充供给用户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利用储能式热泵耦合系统实现供热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中通过基于负载冷热量需求及用电峰、谷时段的反馈控制蓄热/冷设备是否予以热/冷量储存及补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5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