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复合型LID设施的城市雨水径流地下水回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3551.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茜;黄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3/34;E01C11/22;E03F5/10;G06Q50/26;G06F17/18;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型 lid 设施 城市 雨水 径流 地下水 系统 | ||
一种基于复合型LID设施的城市雨水径流地下水回补系统属于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地下水回补领域,屋面和不透水地面分别通过落水管和雨水管连通雨水拦污装置,雨水截污装置通过集水管与污水处理装置连接,透水地面通过LID设施、集水管与污水处理装置连接,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输水管I和输水管II分别连接分层蓄水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其中,第二层通过回水管连通回灌井,所述回灌井分别通过溢流管和回补管与分层蓄水池的第三层连通,其中,在第三层的回补管安装有翻板。本发明结构简单,可自动满足多种降水情形下实现以较小能量消耗将较多的雨水净化后回补入地下的功能,整套系统建设成本低、适用性强,可以带来可观的环境收益及经济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地下水回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型LID设施的城市雨水径流地下水回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近些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这使南北分配不均的水资源矛盾越发突出,地表水缺乏地区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衰竭并伴随其污染风险加重,对于沿海地区还会造成海水入侵从而加重土壤盐渍化。此外,部分城市地下水因无法得到及时补给而出现持续的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植被的生态用水量,并且还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雨洪管理以及因此引起的区域生态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制约人们生活、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雨水降落时吸收、滞留、储存、净化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思路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一城一策。滨海地区具有高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不透水性、低包气带渗透性、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不可资源化利用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意义上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渗、滞、蓄、净、用、排”已经失效。以往针对城市雨洪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所提出的海绵城市的理念,其提倡使用常规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设施让雨水就地入渗的方式不再适用于滨海地区。首先,滨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初期雨水带来的高盐径流污染物更易于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在选择天然海绵体时要格外慎重;随着地下水位抬高,土壤水的毛细上升高度也会增加,超过植被根系的生态需水量后就会发生根系被淹甚至湿地化、沼泽化的现象;滨海区域地下水矿化度较大,地下水位抬升后蒸发作用也随之增强,水中盐分在蒸发过程中在地表析出、结晶,从而造成次生土地盐碱化。此外,滨海地区往往经济更为发达,不透水面比例更高,汽车尾气、工厂废气、雾霾等污染物被雨水携带后在海绵体中下渗现象更明显,随之会造成海绵体阻塞,继而微生物、有机质、污染物会在水体存在过程中不断富集,影响水质条件。因此,雨水资源在回收再利用、尤其在回补地下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型LID设施的城市雨水径流地下水回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施肥机的存储机构
- 下一篇:一种低盐豆瓣酱发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