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0659.6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洪贞贤;洪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72 | 分类号: | G01R31/7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变压器 联结 组别 状态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方法,包括S1.作出电压相量关系图;S2.判断低压侧线电压相量与高压侧线电压相量AB的夹角是否为90°,低压侧线电压极性为“0”,否则,进行步骤S3正交分解;S4.判断交分解后的横向分解相量与线电压AB相量的方向是否相同,若是,低压侧线电压的极性为“+”,否则,极性为“‑”;S5.极性测试,得出第一偏向极性、第二偏向极性及第三偏向极性;S6.分别判断第一偏向极性、第二偏向极性及第三偏向极性与步骤S2‑S4得到的低压侧线电压的极性是否相同,若是,铭牌上显示的联结组别状态正确,否则,铭牌上显示的联结组别状态错误,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联结组别判别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变压器联结组别相同是变压器并列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若联结组别不同的变压器并列运行,因电压相位不同将产生电压差,导致出现环流,烧毁变压器的现象发生。传统情况下,变压器出厂时,变压器厂家会在变压器表面贴示变压器联结组别的铭牌,但电网在变压器投入运行前,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试验,以验证铭牌显示的联结组别的正确性。
现有变压器极性组合试验方法如直流法,具有接线简单,危险性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的极性组合判断中,采用直流法进行极性组合判断,可得出变压器的极性判别表,工作人员通过查阅比对极性判别表从而进一步得出变压器极性组合对应的联结组别,但对于三相变压器而言,三相变压器的极性判别表显示36种极性判别组合,工作人员即使通过直流法进行了极性组合试验,仍需要将极性组合的试验结果与极性判别表一一比对后才能确认其对应的联结组别,比对过程容易混乱,而且具有效率低的弊端。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验证铭牌显示的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工作人员通过极性判别表验证三相变压器铭牌所示联结组别状态的方法具有过程混乱、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方法,提高工作人员对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效率。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状态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被测三相变压器铭牌上显示的联结组别,作出三相变压器高压侧与低压侧的电压相量关系图;
S2.判断低压侧线电压相量ab、线电压相量bc及线电压相量ac与高压侧线电压相量AB的夹角是否为90°,若是,低压侧线电压ab、线电压bc及线电压ac的极性为“0”,否则,执行步骤S3;
S3.将低压侧线电压相量ab、线电压相量bc及线电压相量ac分别进行正交分解;
S4.判断低压侧线电压相量正交分解后的横向分解相量与线电压AB相量的方向是否相同,若是,低压侧线电压的极性为“+”,否则,低压侧线电压的极性为“-”;
S5.将被测三相变压器高压侧A相端子连接电池正极,B相端子连接电池负极;将测试表的正极连接低压侧a相端子,测试表的负极连接低压侧b相端子,得到测试表的第一偏向极性;将测试表的正极连接低压侧b相端子,测试表的负极连接低压侧c相端子,得到测试表的第二偏向极性;将测试表的正极连接低压侧a相端子,负极连接低压侧c相端子,得到测试表的第三偏向极性;
S6.分别判断第一偏向极性、第二偏向极性及第三偏向极性与步骤S2-S4得到的低压侧线电压的极性是否相同,若是,被测三相变压器铭牌上显示的联结组别状态正确,否则,被测三相变压器铭牌上显示的联结组别状态错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