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0113.0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宏;林少伟;马崇阳;王俊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挡土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属于河道防护建设技术领域,包括:原土层;设置在河床底部、且底面与河床底部所述原土层相固定的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河道两侧所述原土层上的挡土墙;以及设置在所述挡土墙顶部、与河道两侧所述原土层相固定的压顶,其中,所述挡土墙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底两侧的支撑柱;多个水平连接在支撑柱之间的支撑台;以及多块设置在两所述支撑台之间、位于两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挡土砖体,多块挡土砖体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能够有效抗洪抗汛,同时,能够提高了土体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力、避免水土流失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防护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挡土墙系统,一般都在采用石块堆垒后,会通过混凝土现浇将石块与混凝土浆形成墙体,防止支承路基填土、河道土体或山坡土体的土体变形失稳,使得土体山体滑坡,造成重大危险事故。在挡土墙的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但该种挡土墙不仅施工比较麻烦,成本较高,而且建成后因其上不能生长植物而使山坡河岸上缺乏生机,会破坏山体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河道挡土墙系统主要采用砌块搭叠成型,用砌块建成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不仅可以种植植物或植被,富有生机和美感,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中鱼虾的生存环境,利于生态平衡。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河道挡土墙系统不仅抗洪抗汛能力差,也不利于土体与水体的物质交换;同时,砌块搭叠成型时通常需要采用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相连两砌块,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不耐用,安全性低,而且施工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能够有效抗洪抗汛,同时,能够提高了土体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力、避免水土流失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软基河道挡土墙,包括:原土层;设置在河床底部、且底面与河床底部所述原土层相固定的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位于河道两侧所述原土层上的挡土墙;以及设置在所述挡土墙顶部、与河道两侧所述原土层相固定的压顶,其中,所述挡土墙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底两侧的支撑柱;多个水平连接在支撑柱之间的支撑台;以及多块设置在两所述支撑台之间、位于两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挡土砖体,多块挡土砖体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河床两侧位置设置有挡土墙能够既能够防止河道两侧的河床土体变形,又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洪搞汛的能力,同时,挡土墙由多块挡土砖体组成,多块挡土砖体通过连接件进行规定,能够有效地形成墙体结构配合紧凑的连接体,而且能够避免河道中的水土流失,大大提高了挡土墙在河道中的安装性能以及耐久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挡土砖体顶壁、底壁处一侧位置处的凹槽;固定在所述挡土砖体顶壁、底壁处与开设有所述凹槽一侧的另一侧位置处的凸块;竖直贯穿所述凸块、所述凹槽的贯穿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匹配且呈三角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呈三角形状的凸块以及凹槽能够通过相互卡接而使得挡土砖体之间相互固定,再在贯穿槽中填充固定用的浆体,能将多块挡土砖体能够形成结构配合较为紧凑的连接体,从而使得形成的挡土墙具备良好的安装性以及耐久性,在部分连接关系中灌入固定用的浆体,凝固后的挡土墙体既避免了整体均由混凝土制成、不能够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排水结构较好的挡土墙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挡土砖体中部位置竖直开设有贯穿腔体,所述挡土砖体水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贯穿腔体相连通的水平排水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