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9363.2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9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蒋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脑 视觉 通路 面孔 空间 频率 处理 刺激 系统 方法 | ||
1.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磁共振仪、视觉刺激呈现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核磁共振仪连接的多媒体呈现模块、视觉刺激任务模块和视觉刺激实验模块,所述视觉刺激任务模块与所述视觉刺激实验模块连接;
所述核磁共振仪,用于记录被试者大脑接受视觉刺激时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
所述多媒体呈现模块,用于显示被试者的视觉刺激信息;
所述视觉刺激呈现模块,用于记录被试者在视觉刺激中的按键反馈,并激发核磁共振扫描以及与视觉刺激任务模块和视觉刺激实验模块同步启动;
所述视觉刺激任务模块,用于根据被试者的视觉刺激任务数据以及同步记录的核磁共振fMRI大脑数据,利用血氧动力学响应函数以及线性模型分析被试者视觉通路中感兴趣脑区ROI的个体化功能定位;所述视觉刺激任务包括:外侧膝状体M和P细胞层定位测试、视觉皮层定位测试以及面孔识别脑区的定位测试;
所述视觉刺激实验模块,用于根据以中国人脸为原型改变构型和特征的面孔识别任务测试数据,以及同步记录的核磁共振fMRI大脑数据,利用血氧动力学响应函数以及线性模型分析所述感兴趣脑区ROI的功能活性,并根据所述感兴趣脑区ROI的功能活性分析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其中,根据所述感兴趣脑区ROI的功能活性,利用动态因果模型DCM分析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呈现模块包括分别与所述核磁共振仪连接的计算机、分别与所述核磁共振仪兼容的液晶显示装置和电源信号箱、位于所述核磁共振仪中的头部线圈上的反射镜、反馈按键以及与所述反馈按键连接的反馈按键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膝状体M和P细胞层定位测试,用于激活被试者外侧膝状体M细胞和P细胞的棋盘格刺激,并对被试者外侧膝状体M和P细胞层进行个体化的空间定位;
所述外侧膝状体M细胞和P细胞的棋盘格刺激均为全视野刺激,所述全视野刺激的直径视角为24°,刺激模式为组块模式;
所述外侧膝状体P细胞的棋盘刺激为红绿相间的高空间频率的棋盘格刺激,所述高空间频率为0.5周/度;
所述外侧膝状体M细胞的棋盘刺激为黑白相间的低空间频率的棋盘格刺激,所述低空间频率为0.25周/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皮层定位测试,用于个体化定位被试者视觉皮层V1、V2、V3和V4脑区的黑白条栅刺激,且所述黑白条栅刺激在磁共振兼容的液晶显示装置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依次出现,其中,每一黑白条栅刺激为非全视野刺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孔识别脑区定位测试,用于定位被试者面孔识别脑区的面孔刺激,所述面孔刺激采用1-back工作记忆任务,并以组块形式进行刺激呈现,其中,所述面孔刺激的图片来源于中国人脸面孔图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脑视觉通路对面孔空间频率处理的视觉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孔识别脑区定位测试还包括风景刺激组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3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