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球光场的前向零散射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3105.3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允晶;李鹏;窦玉江;何兴理;李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94 | 分类号: | H01S3/094;H01S3/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球光场 散射 调控 方法 | ||
1.一种纳米球光场的前向零散射调控方法,假设原光场由入射光(1)和原光学纳米球(2)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光场的原光学纳米球(2)体系中加入具有光学增益特性的增益纳米球(3)作为光学增益介质,并利用光纤泵浦方式激励该光学增益介质实现增益,且通过调节光纤泵浦的激励强度来调整光学增益介质增益强度,从而实现光场前向零散射;
所述增益纳米球(3)以及光纤泵浦的激光强度如下:
将原光学纳米球(2)与待加入的增益纳米球(3)以偶极子等效方法进行分析,如果光场前向散射为零,则所加入的增益纳米球(3)的极化率如公式(I):
公式(I)中:
α2表示增益纳米球(3)的极化率,系未知量,量纲为库伦·米2/伏特;
α1表示原光学纳米球(2)的极化率,系已知量,量纲为库伦·米2/伏特;
η表示入射光(1)方向的方位角,系已知量,量纲为弧度;
γ表示入射光(1)的俯仰角,系已知量,量纲为弧度;
k表示入射光(1)的波数,k=2π/λ,系已知量,量纲为米-1,其中,λ为入射光(1)的波长,系已知量,量纲为米,而波长λ与角频率ω之间的关系为ω=2πc/λ,c为真空中光速;
d表示原光学纳米球(2)与增益纳米球(3)之间的球心距离,系已知量,量纲为米;
ε表示环境的绝对介电常数,系已知量,量纲为法/米;
e表示欧拉常数,e=2.71828;
i表示虚数单位;
已知纳米球的介电常数与极化率之间的关系如公式(Ⅱ):
公式(Ⅱ)中:
α表示纳米球的极化率,系已知量,量纲为库伦·米2/伏特;
εr表示纳米球的相对介电常数,系未知量,无量纲;
R表示纳米球的半径,系已知量,量纲为米;
ε表示环境的绝对介电常数,与公式(I)的ε含义相同;
k表示入射光(1)的波数,与公式(I)的k含义相同;
将公式(I)得出的增益纳米球(3)的极化率代入公式(Ⅱ)得出所述增益纳米球(3)的介电常数εG(ω);
根据增益纳米球(3)的介电常数εG(ω)来构造具有介电常数εG(ω)的增益纳米球(3),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由于增益强度能够用等效介电常数来表征,并用如下公式(Ⅲ)来表示:
公式(Ⅲ)中:
εG表示光学增益介质在光纤泵浦激励后的相对介电常数,系已知量,无量纲;
εL表示光学增益介质在光纤泵浦激励前的相对介电常数,系已知量,无量纲;
K表示光纤(4)中传输的激光强度系数,系未知量,无量纲;
γ0表示光学增益介质的增益带宽,系已知量,量纲为弧度/秒;
ω表示入射光(1)的频率,系已知量,量纲为弧度/秒;
ω0表示光学增益介质的谐振频率,系已知量,量纲为弧度/秒;
i表示虚数单位,与公式(I)中的i含义相同;
由公式(Ⅲ)能够得到光纤(4)中传输的激光强度系数K,从而获得出在光场前向零散射条件下光纤泵浦中激励源的激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增益介质采用三价铒离子掺杂的硅材料,三价铒离子的掺杂浓度为3×1020-6×1020离子个数/每立方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价铒离子的掺杂浓度为4×1020-5×1020离子个数/每立方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泵浦是以激光为激励源,以光纤(4)为载体,并将光纤(4)环绕在光学增益介质外围,其中,光纤(4)的一端作为激光射入端口(5),另一端为作为激光射出端口(6),当激光通过光纤(4)后以光耦合形式激励光学增益介质产生前向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31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