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N-1转供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113.6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勤超;石勇;胡真瑜;赵艳龙;周立中;叶佳承;余畅;吴成立;鲁济星;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安吉县供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N‑1转供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配网拓扑结构和历史负荷数据;B)按类建立联络表;C)遍历每条支路,为其寻找最佳N‑1转供方案;D)按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的顺序,依次找到N‑1转供方案;E)当配网出现转供需求时,根据步骤C至D获得的转供方案以及配网实时负荷进行转供。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分别为支路、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生成N‑1转供方案,能够全面的为配网制定N‑1转供方案,提高配网转供的效率;按时段下历史负荷均值进行转供方案的生成,能够减小停电时间;能够发现配网转供缺陷并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N-1转供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N-1”转供能力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配电网拓扑分析和潮流计算。目前这些工作仍需要依靠人员手工完成,一方面这些工作中重复性内容较多,浪费配电网调控、运行方式专业人员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配电网接线从单联络逐步向多分段多联络发展,拓扑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复杂,人工已经不能胜任如此复杂的拓扑分析和大规模的潮流计算。因而急需研制一种能够制定转供方案的方法。
中国专利CN110148934A,公开日2019年8月20日,一种考虑二次转供的配电网负荷转供方法,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二次转供过程,二次转供以最大可转移负荷量为目标函数,其在充分考虑线路约束以及主变约束的条件下,将停电负荷的转供路径进行优选,在目标变电站容量不足时,通过二次转供提高供电恢复量,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负荷的转供成功率。但其并不能全面实现配网的“N-1”转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缺乏全面实现配网的“N-1”转供方案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全部制定转供方案的配电网N-1转供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电网N-1转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得配网拓扑结构和历史负荷数据;B)统计配网中的支路、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四类,按类建立联络表,并标记每个设备的历史平均负荷;C)遍历每条支路,根据联络表为其寻找N-1转供方案,并作为转供方案;D)按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的顺序,依次遍历每个类别中的每个对象,根据联络表找到N-1转供方案;E)当配网出现转供需求时,根据步骤C至D获得的转供方案进行转供。分别为支路、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生成N-1转供方案,能够全面的为配网制定N-1转供方案,提高配网转供的效率。步骤E)中首先按N-1转供方案进行转供,若配网未进行大规模改动,且负荷均留有备用余量,根据历史负荷数据所得转供方案即可直接进行转供,若配网进行大规模的改动或增减了大容量设备,则应重新执行本方法更新N-1转供方案。
作为优选,步骤B)中,建立联络表的方法为:B1)选取支路Bi,向量(Bj,Ck)表示支路Bj与支路Bi通过联络开关Ck联络,遍历全部支路,与支路Bi联络的全部支路构成的向量的集合作为支路Bi的联络支路集合B2)遍历全部支路,找到每条支路的联络支路集合,全部支路的联络支路集合构成支路的联络表;B3)同步骤B1)至B2)建立母线、主变以及变电站的联络表。为每条支路寻找联络支路集合,方便进行支路N-1转供方案的制定。
作为优选,步骤C)中,根据联络表为支路Bi寻找N-1转供方案的方法包括:
C1)从联络支路集合中,按支路Bj所在主变的容量限制,筛除主变剩余容量不足支路Bi平均负荷的联络支路,筛除后的集合记为若为空集,则发出警告,提示配网缺陷,表示与支路Bi联络的支路对应的向量,n表示与支路Bi联络的支路的数量,j∈[1,n];
C2)读取对应支路的历史负荷数据,以及该支路所属主变的历史负荷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安吉县供电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安吉县供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