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员定位的交互式遮阳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0565.0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4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永;汪东旭;赵玉清;赵飞;乔春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春江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5 | 代理人: | 曹洁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员 定位 交互式 遮阳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员定位的交互式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器(1)、照度传感器(2)、人员位置定位器(3)、灯具(4)、调光玻璃装置(5)、室外太阳辐射传感器(6);照度传感器(2)、人员位置定位器(3)、灯具(4)、调光玻璃装置(5)、室外太阳辐射传感器(6)均与总控制器(1)连接;
室外太阳辐射传感器(6)安装位于与调光玻璃装置(5)同一面的室外墙面上,用于检测室外太阳辐射值;
照度传感器(2)均布于室内屋顶上,用于检测室内照度值;
人员位置定位器(3)均布于室内墙壁上,用于检测室内人员位置;
灯具(4)均布于室内屋顶墙面上,用于实施照明;
若干个调光玻璃装置(5)有序排列组成整块玻璃墙面并安装在室外墙面上,每个调光玻璃装置(5)用于在总控制器(1)的控制下根据室外太阳辐射值、太阳高度角和室内人员位置改变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装置(5)的边框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装置(5)包括:至少四组活动遮阳组件(51)和无色透明玻璃(52);
至少四组活动遮阳组件(51)有序排列组成与无色透明玻璃(52)的外形一致的形状并安装在无色透明玻璃(52)的靠近室内一侧的表面上,活动遮阳组件(51)用于在总控制器(1)的控制下活动以调节遮挡光线的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遮阳组件(51)包括:微型电机(511)、调节杆(512)和遮光板(513);
调节杆(512)的一端与微型电机(511)连接,用于在微型电机(511)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遮光板(513)的一边连接在调节杆(512)上,随调节杆(512)的转动进行折叠或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玻璃装置(5)包括电变形玻璃,用于在总控制器(1)的控制下调节通入电变形玻璃的电流以改变电变形玻璃的形状,调节透光率。
6.一种基于人员定位的交互式遮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室外太阳辐射传感器(6)实时检测室外太阳辐射值并发送给总控制器(1);
总控制器(1)根据接收到的室外太阳辐射值判断室外天气条件是否为晴天;
当室外天气条件是晴天时,总控制器(1)每间隔第一时间段向人员位置定位器(3)发送人员定位请求;
人员位置定位器(3)接收到人员定位请求后进行室内人员位置检测,获得当前室内人员数和人员位置并发送给总控制器(1);
总控制器(1)根据每间隔第一时间段所接收到的室内人员数和人员位置判断室内是否长时间有人存在;
当室内长时间有人存在时,总控制器(1)根据人员位置、室外太阳辐射值和太阳高度角获得所需改变透光率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位置,以及所述位置处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遮光程度;
总控制器(1)控制所述位置处的调光玻璃装置(5)根据所述遮光程度进行透光率调节;
总控制器(1)每间隔第二时间段向照度传感器(2)发送照度采集请求;
照度传感器(2)接收到照度采集请求后进行室内照度检测,获得当前室内照度值并发送给总控制器(1);
总控制器(1)根据每间隔第二时间段所接收到的室内照度值判断室内照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照度值;
当室内照度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照度值时,总控制器(1)控制人员位置处附近的灯具(4)打开或调节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室内长时间有人存在时,总控制器(1)根据人员位置、室外太阳辐射值和太阳高度角获得所需改变透光率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位置,以及所述位置处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遮光程度的步骤包括:
当室内长时间有人存在时,总控制器(1)根据人员位置和太阳高度角获得所需改变透光率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位置;
总控制器(1)根据室外太阳辐射值获得所述位置处的调光玻璃装置(5)的遮光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室外天气条件不是晴天时,总控制器(1)控制灯具(4)打开或调节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5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码的生成方法和基于GPU的定位、解码方法
- 下一篇:双通带巴伦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