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批量贝类样品清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9847.9 | 申请日: | 202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莹莹;宋爱环;王英俊;刘童;邹琰;刘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梁正贤 |
地址: | 26610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批量 贝类 样品 清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贝类样品清洗装置,属于水产生物鉴别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盒状体本体和网格形盖,盒状体本体的上顶面具有方格型凹槽,方格型凹槽具有2×2以上数量的方格型凹槽,盒状体本体的上周壁具有一周凹槽,凹槽内插有标签,通过标签能够对每个方格型凹槽进行唯一编码;盒装体的四个立面和底面均为网格透水结构。本发明装置能够对批量贝类贝壳进行放置,从而能够批量清洗,避免不同个体的贝类贝壳混淆,且多个本发明装置能够罗列起来,增加同批次处理的样品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生物鉴别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批量贝类样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收集保存各贝类品种的贝壳,是开展贝类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贝壳进行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要经过初步物种鉴定→除肉→清理壳面和去除附着物→涂保护层→进一步鉴定物种→贴标签及收存等步骤,在除肉、清理壳面和去除附着物时还需要反复多次冲洗。因此贝壳处理过程如何防止混淆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要保证双壳贝类的2片贝壳来自同一个样品,以及螺类的贝壳和厣来自同一样品,也保证外形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来自不同地理群体的同一贝类物种之间不混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批量贝类同时清洗的装置,所述装置能够批量放置贝类贝壳,便于清洗或储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批量贝类样品清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盒状体本体和网格形盖,盒状体本体的上顶面具有方格型凹槽,方格型凹槽具有2×2以上数量的方格型凹槽,盒状体本体的上周壁具有一周凹槽,凹槽内插有标签,通过标签能够对每个方格型凹槽进行唯一编码;盒装体的四个立面和底面均为网格透水结构;
进一步,清洗框正立面设有标签插槽,防止同时使用的多个清洗框之间产生混淆。
进一步,所述方格型凹槽由横卡条和竖卡条通过十字交叉形成,所有横卡条上均匀分布有卡槽,竖卡条卡在不同的卡槽中,从而能够调节方格型凹槽的大小,以便用于放置不同大小的贝壳。
进一步,横卡条和竖卡条均为透水性的网格条。
进一步,所述的标签能够完全插入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标签两对相对边分别用字母和数字表示,分别为A、B、C、D、E.....,和1、2、3、4、5......。
进一步,所述的装置规格为350mm×450mm,方格型凹槽的深度为60-110mm。
进一步,盒状体的两侧设有把手,便于移动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装置能够对批量贝类贝壳进行放置,从而能够批量清洗,避免不同个体的贝类贝壳混淆,且本发明多个装置能够罗列起来,增加同批次处理的样品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方格型凹槽,2、标签,3、凹槽,4、把手,5、标签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批量贝类样品清洗装置,包括盒状体本体和网格形盖,如图1所示,所述盒状体本体为一盒状体,盒状体本体的上顶面具有方格型凹槽1,方格型凹槽具有7×10个,盒状体本体的上周壁具有一周凹槽3,凹槽内插有标签2,所述的标签能够完全插入凹槽内,所述的标签两对相对边分别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横向两个相对边分别标注为A、B、C、D、E、F、G,纵向两个相对边的标注为1、2、3、4、5....10;通过标签能够对每个方格型凹槽进行唯一编码;盒装体本体的四个立面和底面均为网格透水结构,清洗框正立面设有标签插槽5,防止同时使用的多个清洗框之间产生混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