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物联网设备的隐私保护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6458.0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军;郭楠;卓兰;杨宏;韩丽;李孟良;张弛;赵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16Y3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专利中心 11215 | 代理人: | 周玄;李智婧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联网 设备 隐私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语音激活信号,启动捕获用户的语音信息,并在其中添加用户标记信息,该用户标记信息用于标识用户是否允许将其语音信息在网络中保存;并发送给后端系统设备;所述后端系统设备接收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并根据用户标记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允许隐私信息的保存,如果所述用户标记信息显示用户不允许其语音信息被保存时,则后端系统设备可丢弃上述语音信息,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防止用户的语音信息被非法获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能与人进行互动的智能音箱和智能家电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与智能音箱对话,甚至被智能音箱听到的对话,都有泄露出去的可能。美国媒体2019年4月11日爆料,科技巨头亚马逊就雇佣了上千名员工收听和分析被智能音箱录下来的对话。亚马逊的这款“回声”智能音箱搭载有语音助手“亚力克萨”,能根据用户指令完成对话、播放音乐等操作。亚马逊公司在全世界雇用上千名员工,收听其智能音箱产品录下的语音。他们每天工作9个小时,每人分析多达1000段音频。亚马逊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语音助手的语言理解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尽管亚马逊表示员工不会获取用户的姓名等信息,但这种做法还是引起人们对隐私安全的关注。他们担心,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给第三方,后果将不堪设想。
类似的,国内众多硬件厂商也都推出了其各自品牌的智能音箱,或类似的智能语音设备,他们都试图通过采集和分析用户语音,提升其各自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如何在技术上保证用户隐私的保护,让用户在其知晓和允许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音频,或是如何确保用户隐私在未经允许的条件下被非法收集和利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物联网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语音激活信号,启动捕获用户的语音信息,并在其中添加用户标记信息,该用户标记信息用于标识用户是否允许将其语音信息在网络中保存;并发送给后端系统设备;所述后端系统设备接收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并根据用户标记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允许隐私信息的保存,如果所述用户标记信息显示用户不允许其语音信息被保存时,则后端系统设备可丢弃上述语音信息。
特别的,该用户标记信息中还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标识符。
特别的,该用户标记信息中以有声信号或无声信号的形式添加到用户的语音中。
特别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将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加密后发送到后端系统设备。
特别的,将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使用散列算法生成用户的语音的摘要,使用物联网设备的私钥对摘要进行加密生成物联网设备的签名;所述物联网设备生成会话密钥,使用所述会话密钥对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加密;将使用后端系统设备的公钥对会话密钥加密生成加密的会话密钥,将所述的加密的会话密钥与所述加密的用户语音及用户签名三者合并后发送到后端系统设备。
特别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在初次使用时,会生成非对称密钥对,其中的私钥由物联网设备中保存,公钥则发送到后端系统设备保存;后端系统设备将其公钥发送给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
特别的,后端系统设备在接收到合并的用户语音后,分割为加密的会话密钥,加密的用户语音,用户签名三个部分;后端系统设备使用其私钥对加密的会话密钥解密,得到会话密钥;使用会话密钥对加密的用户语音进行解密得到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后端系统设备使用物联网设备的公钥对所述物联网设备的签名解密,得到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语音的摘要;对上述包含所述用户标记信息的用户的语音进行散列计算后与用户语音的摘要进行比较,以确定用户的语音是否被篡改。
特别的,用户的标记信息中的格式和含义可以基于用户与后端系统设备协商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记信息的格式和含义可定期改变,通过不同的版本号对用户标记信息进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6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