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染病传播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3591.0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荣;郑超;戴钟妍;任信信;王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建荣;海创时代(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戴钟妍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G06Q10/06;G06F16/9537;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金海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病 传播 监测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染病传播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终端,用于实时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将用户信息、移动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管理终端,用于在用户被确诊为染病用户时,将所述染病用户的用户信息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生成包含所有用户的接触情况的接触网络图,当所述接触网络图中有用户被确诊为染病用户时,根据所述接触网络图,确定染病用户的用户群,并根据每个染病用户的用户群与其他染病用户的用户群的交集,筛选隐性暴露者和隐性传染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染病传播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按照传染病传播机制,传染病流行范围内的人群可划分为四类:
1)易感者,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染病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
2)暴露者,指接触过染病者,但暂无能力传染给其他人的人;
3)染病者,指染上传染病的人;
4)康复者,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
在历次抗击传染病的工作中,如何找到隐性暴露者和隐性染病者是棘手问题。具体地说,对于隐性暴露者,在接触到一位染病者的所有暴露者中,容易找到与染病者认识的暴露者,但很难找到并找全与染病者不认识的隐性暴露者;对于隐性染病者,当一位暴露者染病时,如果传染他(她)的上代染病者已有症状,则很容易找到该上代染病者,但如果上代染病者还没有症状,还是隐性染病者,则很难找到该上代染病者。另外,除了染病者可以传播疾病,染病的动物或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都可能传播疾病,以下将传播疾病的人、动物和场所统称为传染源。
目前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寻找隐性暴露者和隐性传染源,需要政府组织排查,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即使这样,仍可能找不全,而留下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病传播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至少解决传染病传播过程中难以排查隐性暴露者和隐性传染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病传播监测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实时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将用户信息、移动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
管理终端,用于当用户被确诊为染病用户时,将所述染病用户的用户信息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移动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确定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移动轨迹,生成包含所有用户的接触情况的接触网络图,当所述接触网络图中有用户被确诊为染病用户时,根据所述接触网络图,确定染病用户的包括该染病用户、传病给该染病用户的传染源以及该染病用户接触的暴露用户的用户群,并根据每个染病用户的用户群与其他染病用户的用户群的交集,筛选隐性暴露者和隐性传染源。
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暴露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所述染病用户的用户信息后,根据所述接触网络图和所述染病用户的移动轨迹,将与所述染病用户存在接触关系的其它用户确定为暴露用户;
染病风险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暴露用户与所述染病用户的暴露次数、每次暴露的时长和暴露地点,确定所述染病用户在该暴露地点对所述暴露用户的染病风险值,并根据所有染病用户在所有暴露地点对该所述暴露用户的染病风险值,确定所述暴露用户的染病风险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建荣;海创时代(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戴钟妍,未经戴建荣;海创时代(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戴钟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3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PUF与指纹特征的可穿戴设备双因子认证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