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2772.1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4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蒲德强;冯长春;雷强;郭仕平;伍兴隆;刘超;王小强;王勇;刘东阳;李斌;江连强;刘虹伶;杜卫民;刘杨;卞建烽;杨民烽;龙涛;罗万麟;孟高中;肖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61006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性 瓢虫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收集。本发明通过将带蚜植物幼苗小段,投喂到饲养盒中的瓢虫,实现了蚜虫饲养与瓢虫饲养在空间上的分开,添蚜换蚜方便,不会伤到瓢虫,提高了瓢虫的繁殖效率。本发明方法简单、高效、成本更低,适宜瓢虫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属于捕食性瓢虫饲养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豆蚜属于同翅目蚜科,主要取食危害菜豆、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豆蚜繁殖力强,4~6天即可完成1代,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00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危害。
捕食性瓢虫,包括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具有食量大、产卵多、年发生代数多等特点,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瓢虫;可捕食各种农作物及林木上的多种蚜虫、粉虱、叶蝉、蓟马和鳞翅目瓢虫的卵、幼虫(若虫)等多种害虫,其中最喜捕食蚜虫。采用人工饲料大量繁殖天敌是提高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CN106689069A公开了一种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规模化饲养、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大豆作为寄主植物饲养大豆蚜虫,大豆蚜虫用于饲养瓢虫;第二步,将瓢虫卵的集中孵化至幼虫,用大豆蚜虫对幼虫进行饲养化蛹;第三步,第二步骤中形成的蛹进行羽化,获得成虫;第四步,对第三步骤中的成虫进行配对饲养,获得瓢虫卵,将瓢虫卵放在冷藏柜中进行暗处理;第五步,利用大豆蚜虫对第三步骤中的成虫进行储存。本发明方法实现了蚜虫、天敌生产的大规模、低成本和标准化。该方法中使用传统的饲养笼进行饲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饲养盒,在饲养盒内放置带蚜虫的植物幼苗小段;而无需使用饲养笼,将寄主植物整体放入,从而提高了捕食性瓢虫的繁殖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捕食性瓢虫的高效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寄主植物的幼苗培育蚜虫,每株幼苗的蚜虫数量扩繁至600~1300头时,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幼苗切成小段;
(2)在饲养盒中放入瓢虫卵块,待孵化出瓢虫幼虫时,投喂步骤(1)中得到的蚜虫;
(3)在瓢虫化蛹前,在饲养盒内放入折好的纸片,待其化蛹,收集。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寄主植物选自蚕豆、菜豆、豌豆和大豆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使用节间较短,叶片较大,茎秆较粗壮的优质蚕豆品种。寄主植物培育时,用温水或杀菌剂浸泡寄主植物的种子后,种植到钢化塑料盆中,用河沙作为培养基质。
优选的,步骤(1)中,当寄主植物的幼苗高度为4.5~9cm时,接种蚜虫进行培育;每株幼苗接种蚜虫5~50只。待寄主植物上的蚜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将带蚜植株剪成5~10cm小段放入瓢虫幼虫饲养盒内喂养瓢虫幼虫。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饲养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通过卡扣与盒体连接,盒体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网框;盒盖由边框和中间的纱网组成。所述盒体和盒盖边框部分由PP环保材料制成,无有害气体,不影响瓢虫生长。将带蚜虫的植物幼苗小段置于网框上进行饲养,减少带蚜植株粘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