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1509.0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许献磊;孙明浩;王亚文;孔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1/954 | 分类号: | G01N21/954;G01S13/86;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隧道 病害 同步 检测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该装置由长轨滑动系统,剪叉式升降平台,衬砌病害检测系统,表面裂缝检测系统,探地雷达天线,线阵相机,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升降车固定在长轨滑动系统上,两套短轨滑动系统固定在升降车上,衬砌病害检测系统和表面裂缝检测系统分别固定在两套短轨滑动系统上,探地雷达安装在衬砌病害检测系统的升降支架上,线阵相机安装在表面裂缝检测系统的升降支架上。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研究并实现隧道模型背后衬砌病害和表面裂缝的同步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营线路也在快速增长,伴随着长期投入使用,地铁隧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衬砌开裂,脱空和渗漏水等病害。目前地铁隧道病害检测多采用人工方法,费时费力并且效率不高。一些常见的检测手段都具有明显的优缺点,无法兼顾隧道表面裂缝和背后衬砌病害的同时检测。因此,如何兼顾隧道表面和背后衬砌病害的同步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研究并实现隧道模型背后衬砌病害和表面裂缝的同步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包括长轨滑动系统,剪叉式升降平台,衬砌病害检测系统,表面裂缝检测系统,探地雷达天线,线阵相机和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的地铁隧道病害同步检测实验装置,其主要目的是基于探地雷达和线阵相机,研究并实现隧道模型背后衬砌病害和表面裂缝的同步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的长轨滑动系统,该系统包括长滑轨、滑块和承重板;滑块固定在承重板的两个长边,从而实现其在长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剪叉式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配备了1个液压装置、1个阀杆和1个推扶手;通过按压阀杆可实现该升降平台高度的调节,直至满足探测高度的需求;推扶手安装在剪叉式升降平台底部短边的一侧,实现对整个实验装置的牵引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剪叉式升降平台可在两种状态下工作:一种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长轨滑动系统的承重板上,连同承重板一起移动;二是通过固定在剪叉式升降平台底部四角的4个轮子,直接在地面上移动,此种情况下不再需要长轨滑动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的衬砌病害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短轨滑动系统、丝杠支架、旋转平台、天线固定支架和探地雷达天线,其功能主要是实现地铁隧道衬砌病害的雷达数据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的短轨滑动系统,包括短滑轨、滑块和承重板;滑块固定在承重板上,从而实现其在短滑轨上移动。
进一步地,丝杠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承重板上,通过手轮可调节丝杠支架的高度,直至满足衬砌病害检测的高度需求;探地雷达天线与天线固定支架连接,并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手轮的调节可改变雷达天线的探测方向;旋转平台则通过螺栓固定在丝杠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裂缝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短轨滑动系统、丝杠支架、旋转平台、线阵相机支架和线阵相机,其功能主要是实现地铁隧道表面裂缝病害的数据采集。
进一步地,丝杠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承重板上,通过手轮可调节丝杠支架的高度,直至满足表面裂缝检测的高度需求;线阵相机与线阵相机支架连接,并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手轮的调节可改变线阵相机的探测方向;旋转平台则通过螺栓固定在丝杠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单元,由高性能服务器和显示屏幕组成,主要功能是探地雷达采集参数和裂缝相机参数的设定、采集控制、数据处理和显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1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