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增氧减排旱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9769.9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5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建;张俊;黄山;董文军;陆长婴;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B79/00;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增氧减排旱耕 方法 | ||
1.一种稻田增氧减排旱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粉碎匀抛还田;
(2)旱耕作业:
一熟稻区采用一翻一旋轮耕方式;
或,稻麦轮作区采用水稻季翻耕、干旋碎垡,小麦季旋耕方式;
或,双季稻区采用冬季石灰改土、翻耕及春季早稻旋耕、晚稻旋耕方式;
所述一翻一旋轮耕方式具体为:
第1年秋季进行翻耕,所述翻耕的深度为18cm-20cm,达到深浅一致,不出堑沟,扣垡严密,不重不漏;第2年秋季进行反旋深埋旋耕,所述反旋深埋旋耕的深度为15cm-22cm,达到无漏耕,无暗埂,不拖堆,整地后达到地表平整,秸秆与根茬无外漏的效果;
所述稻麦轮作区的水稻季的翻耕的深度为25cm-30cm;
所述稻麦轮作区的小麦季的旋耕的深度为10cm-12cm;
所述冬季石灰改土、翻耕每3-4年一次,具体方式为:在前茬晚稻收获后,翻耕晒垡,所述翻耕的深度为20cm-25cm,同时配合石灰施用作业;
所述春季早稻旋耕、晚稻旋耕的深度为14cm-16cm;
(3)无动力搅浆、埋稻茬:
对于所述一熟稻区,在春季土壤冻融结束后进行耙地,先灌跑马水保证田面无积水,湿润4-6天后,灌1-2cm水层,进行无动力搅浆、埋稻茬;
对于所述稻麦轮作区,干旋碎垡后上水泡田2天,水深1-2cm,进行无动力搅浆,埋稻茬;
对于所述双季稻区,旋耕后浅水泡田,水深1-2cm,以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和作业不起浪为准,所述泡田的时间为6-10h,所述泡田结束后进行无动力搅浆、埋稻茬;
进行步骤(3)的无动力搅浆、埋稻茬后,秸秆混搅于泥浆中,无秸秆及根茬漂浮,田块四周平整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秸秆粉碎后的长度≤10cm,所述秸秆的留茬高度≤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年秋季进行翻耕时的土壤含水量≤30%,所述第2年秋季进行反旋深埋旋耕时的土壤含水量≤2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选用生石灰或熟石灰,所述石灰的用量为每亩90-110kg。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选用生石灰或熟石灰,所述石灰的用量为每亩90-110kg。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增密种植、调整施肥:
增密种植:采用插秧方式时,缩减株距,行距保持不变,增加栽插密度15-25%;采用抛秧或直播方式时,在当前抛秧苗数或播种量的基础上提高15-25%;
调整氮肥:
对于所述一熟稻区,减少当前地区基肥中的氮肥,氮肥减少的量为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的20%,同时将穗肥中占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18-22%的氮肥调整至蘖肥中;
对于所述稻麦轮作区和所述双季稻区,减少基肥中的氮肥或穗肥中的氮肥,氮肥减少的量为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的18-2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增密种植、调整施肥:
增密种植:采用插秧方式时,缩减株距,行距保持不变,增加栽插密度15-25%;采用抛秧或直播方式时,在当前抛秧苗数或播种量的基础上提高15-25%;
调整氮肥:
对于所述一熟稻区,减少当前地区基肥中的氮肥,氮肥减少的量为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的20%,同时将穗肥中占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18-22%的氮肥调整至蘖肥中;
对于所述稻麦轮作区和所述双季稻区,减少基肥中的氮肥或穗肥中的氮肥,氮肥减少的量为当前地区氮肥施用总量的18-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97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蔽栅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震动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