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防疫控距红外测温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8128.1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冬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冬菊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L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防疫 红外 测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防疫控距红外测温仪。本发明包括测温壳体、连接于测温壳体上的测温把手,测温壳体上设有测温口,测温壳体内设有红外温度探测件,包括驱动部、两根控距杆,控距杆的铰接点位于靠近设置测温口的测温壳体壳壁上,驱动部用于驱动控距杆进行摆动,控距杆背离铰接点的杆端为接触端,接触端上设有连接辊;测温壳体上铰接有收纳辊、扭簧,扭簧安装于收纳辊与测温壳体之间的旋转轴上,两个接触端上的连接辊之间连有控距线,控距线绕卷于收纳辊上;测温壳体上还设有消毒部,消毒部内设有消毒棉。在疫情防护期间,既保证体温测量器测温准确性的前提下,又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医疗防疫控距红外测温仪。
背景技术
大部分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感染人员通常会伴随着体温上升的症状,此时,在防疫工作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为红外测温设备。
传统的人体红外测温设备如公告号为CN203364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红外线测温仪,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红外温度探测件,该红外温度探测件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仪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红外温度探测件结构可包括如光学聚焦镜头、传感器、稳温铜座子、电路板。
使用上述测温仪时,需要使用者将该设备靠近于待测温人员的额头位置且要求保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以减少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一旦遇到较大范围的疫情时,如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疫情严重地区,需动员非医务专业人员来进行所在地人员进行地毯式测温,因非医务专业人员来操作测温仪,时常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测温仪与待测温人员肌肤之间的距离,甚至会出现测温仪直接与待测温人员肌肤接触的情况,而当对下一名待测温人员肌肤测温接触时,便会大幅度提升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非但不能控制疫情的发展,可能会扩大疫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防疫控距红外测温仪, 在保证体温测量器测温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疗防疫控距红外测温仪,包括测温壳体、连接于测温壳体上的测温把手,所述测温壳体上设有测温口,所述测温壳体内设有红外温度探测件,
包括驱动部、两根控距杆,每根所述控距杆杆端均对称铰接于测温壳体左右两侧外壳壁上,所述控距杆的铰接点位于靠近设置测温口的测温壳体壳壁上,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控距杆进行摆动,所述控距杆背离铰接点的杆端为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上设有连接辊;
所述测温壳体上铰接有收纳辊、扭簧,所述扭簧安装于收纳辊与测温壳体之间的旋转轴上,两个接触端上的连接辊之间连有控距线,所述控距线绕卷于所述收纳辊上;
所述测温壳体上还设有消毒部,所述消毒部内设有沾有消毒液的消毒棉,所述消毒棉用于与连接辊上的控距线相接触消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进行测温操作时,驱动部驱动控距杆绕铰接点进行转动,控距杆的接触端会逐步绕转至测温口一侧,与此同时,收卷辊会克服扭簧扭力作用而发生反转,绕卷于收卷辊上控距线会逐步受到拉扯,两个控距杆的接触端之间会连有控距线;当测温口逐步靠近待测温者的额头表面时,连接于两个控距杆的接触端之间的控距线会先接触到待测温者的额头表面,然后再利用红外温度探测件对待测温者的额头表面进行测温;
当测温结束之后,驱动部驱动控距杆绕铰接点进行反向转动,控距杆的接触端会逐步绕转至测温壳体外侧壁一侧,与此同时,扭簧会驱动收卷辊进行正转,位于接触端上的控距线会被重新收卷于收卷辊上,消毒部内的消毒棉也会持续性对控距线进行接触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冬菊,未经汪冬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8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