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场旋涡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7688.5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4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岳青;邓亮;王昉;赵丹;杨志供;刘杨;喻杰;杨文祥;陈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T3/60;G06N3/04;G06N3/08;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胡健男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旋涡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场旋涡检测方法,先对流场内所有物理网格点打标签,标记其是否属于旋涡区域,得到标签数据,对涡量场进行网格转换,将物理网格中的网格点一一映射到计算网格的网格点,抛弃物理坐标信息,得到计算网格下的涡量场。根据计算网格下的的涡量场,将每个网格上的涡量值减去涡量场的均值后除以标准差,得到归一化后的涡量场;对得到的归一化后的涡量场和标签数据同时随机采样,采样后对区域内的网格点对应的标签进行判断,构建神经网络,使用随机采样得到的带标签局部涡量场数据训练该神经网络,固定神经网络参数,得到固定参数的神经网络;利用第五步得到的固定参数的神经网络,对待检测涡区的流场进行涡区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场旋涡检测方法,属于流场物体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涡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产生的一种螺旋状形态,常见的旋涡包括飞机机翼后的涡、龙卷风等。旋涡在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流体力学界被认为是流体运动中的肌腱,飞机飞行时,旋涡往往产生在机翼后方,旋涡的发生会减少飞机的升力,造成飞机失速,产生消极作用;在流体混合的过程中,旋涡能够加速流体的混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旋涡还与气动噪声的产生和消除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流体力学(CFD)通过计算机和数值方法来求解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CFD是迭代计算的,因此一次计算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流场。流场是指运动流体所占有的空间区域,包括速度场、压力场、密度场等多个不同的物理变量场。流场往往通过网格点划分,本发明中所说的流场内的点就是指流场内的网格点,CFD计算就是通过对初始场进行计算,不断迭代,产生多个中间流场,模拟出流场的变化。CFD一次计算会产生海量的流场数据,流场内产生旋涡的位置很重要,因此需要对所有流场数据进行判断其是否包含旋涡。
目前尚无现有技术针对流场进行涡结构检测,现有技术只有针对图像领域的物体检测,由于流场与图像完全不同,因此无法直接适用于流场旋涡检测。
关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涡检测方法包括全局检测方法、局部检测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全局方法误检和漏检较少,结果较为可信,但是耗时较长,计算流体力学计算过程往往会产生海量的流场,如果用全局方法一一检测,时间太长,无法接受;局部方法简单快速,易于实现,但存在大量的误检和漏检,结果不可靠;机器学习算法高效精确,但通用性不高,泛化性较差,可扩展性太弱;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很少,已有的方法结合全局和局部的优势,针对流场内每个点逐一进行判断其是否属于涡区域,但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度比全局方法低,速度比局部方法慢,只是对两种方法性能的折中。已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针对流场内的点进行逐一判断,这会导致数据的重复计算;(2)检测时间与流场内网格点数目成正比;(3)深度学习模型中使用了全连接层,导致网络参数太多,深度神经网络计算一次的时间较长;(4)预处理时,需要将不规则的物理网格转换为规则的计算网格,使用的输入是计算网格下的速度场,丢失了物理网格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场旋涡检测方法,解决流场内涡结构的自动快速检测问题,实现流场内旋涡的高效精确检测。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分割网络的流场旋涡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流场内所有物理网格点打标签,标记其是否属于旋涡区域,若属于则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得到标签数据,即标记后的物理网格点;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流场确定出涡量场,对涡量场进行网格转换,将物理网格中的网格点一一映射到计算网格的网格点,抛弃物理坐标信息,得到计算网格下的涡量场。流场的物理网格和计算网格如图3(a)、(b)所示。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得到的计算网格下的的涡量场,计算该涡量场的均值和标准差;将每个网格上的涡量值减去涡量场的均值后除以标准差,再进行归一化操作,得到归一化后的涡量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7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