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5865.6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6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汪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美霞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9/06;B24B41/02;B24B41/06;B24B47/20;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珍珠岩 保温 成型 表面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装置,该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承放板(2)、驱动装置(3)、限位装置(4)和打磨装置(5),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装置对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时具体方法如下:
S1、保温板选择:通过人工的方式挑选出侧边存在毛刺或不光滑的保温板,去除保温板表面上的污泥、碎屑等残留物;
S2、安装保温板:人工将步骤S1清理后的保温板放置在驱动装置(3)上,限位装置(4)对保温板进行限位固定;
S3、打磨处理:人工将打磨装置(5)进给到保温板侧边端面处,打磨装置(5)对保温板的侧边进行打磨,去除保温板侧边的毛刺或凸起;
S4、表面清理:人工将步骤S3打磨完成后的保温板从驱动装置(3)上取出,通过清水或风力去除保温板表面上的灰尘;
S5、码垛摆放:人工将步骤S4清理完成后的保温板进行摆放,便于之后的运输或取用;
底板(1)上端通过支撑柱安装有承放板(2),承放板(2)中部下端面设置有圆形槽,圆形槽上壁通过轴承安装有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下端安装在底板(1)上,承放板(2)上端均匀设置有限位装置(4),限位装置(4)呈C字型分部,限位装置(4)与承放板(2)滑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板右侧设置有打磨装置(5),打磨装置(5)安装在承放板(2)上;
所述的打磨装置(5)包括电动推杆(51)、打磨框(52)、转动电机(53)、螺纹杆(54)、滑动块(55)、打磨机构(56)、清理架(57)、固定机构(58)和齿条(59),所述的电动推杆(51)通过推杆座安装在承放板(2)上,电动推杆(51)顶端安装有打磨框(52),打磨框(52)前端通过安装柱安装有转动电机(53),打磨框(52)左端设置有矩形槽,矩形槽内部设置有螺纹杆(54),螺纹杆(54)通过轴承安装在打磨框(52)上,螺纹杆(54)前端与转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螺纹杆(54)外表面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滑动块(55),滑动块(55)与矩形槽侧壁滑动连接,滑动块(55)左端安装有打磨机构(56),打磨机构(56)上方设置有清理架(57),清理架(57)安装在打磨框(52)上,清理架(57)左侧设置有固定机构(58),固定机构(58)安装在打磨框(52)上,固定机构(58)前方设置有齿条(59),齿条(59)安装在打磨框(52)上;
所述的固定机构(58)包括连接板(581)、固定框(582)、滑动杆(583)、梯形板(584)、滑动弹簧(585)、过渡轮(586)、变相轮(587)和下压支链(588),所述的连接板(581)安装在打磨框(52)上,连接板(581)上端安装有固定框(582),固定框(582)外端对称设置有滑动杆(583),滑动杆(583)与固定框(582)滑动连接,两滑动杆(583)位于固定框(582)前后两侧,滑动杆(583)内端安装有梯形板(584),滑动杆(583)外表面设置有滑动弹簧(585),滑动弹簧(585)安装在梯形板(584)上,滑动弹簧(585)上方设置有过渡轮(586),过渡轮(586)安装在固定框(582)上端面上,过渡轮(586)内侧设置有变相轮(587),变相轮(587)安装在固定框(582)上端面上,两变相轮(587)之间设置有下压支链(588),下压支链(588)与固定框(582)滑动连接,滑动杆(583)通过钢丝绳与下压支链(58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珍珠岩保温板成型后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转动杆(31)、承托盘(32)、分离盘(33)、间歇轮(34)、驱动电机(35)和单杆轮(36),所述的转动杆(31)通过轴承安装在圆形槽上壁上转动杆(31)上端安装有承托盘(32),转动杆(31)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分离盘(33),分离盘(33)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形槽上壁连接,转动杆(31)下端安装有间歇轮(34),间歇轮(34)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底板(1)上,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单杆轮(36),单杆轮(36)与间歇轮(34)转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美霞,未经汪美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8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洛匹那韦吸入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调节角度的笔记本保护套兼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