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3455.8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石韵;翁光远;张煜敏;呂高;宋梅梅;崔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58;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恢复 摇摆 混合 联肢墙 结构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及装配方法,本发明使钢筋混凝土墙只产生弯矩及剪力,避免了由于耦连作用在墙肢底部产生的轴力,有效降低了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耗能要求,墙肢的损伤更容易得到控制,原墙肢轴力转移给两侧摇摆柱承担,只要在摇摆柱受压状态下保证其稳定性能,能够有效避免钢筋混凝土墙肢受拉下脆性剪切破坏,传力简单可靠。本发明作为抗震设防第一道防线,钢连梁的延性好,耗能能力强,采用易于替换的节点连接方式,易于拆卸,操作简单,所有固定件均采用可拆卸的结构,更换耗能连梁后,将所有固定件重新进行拼接连接,使施工及震后加固非常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和结构抗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联肢墙体系中,钢连梁有足够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够提供更加饱满的滞回曲线,在预期地震作用下混合连肢墙为延性破坏形态,解决了小跨高比连梁延性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结构有可能遭受比设防烈度更大的地震作用,当地震作用超过预期时,连梁作为联肢墙结构的第一道防线,损伤不可避免,并且由于耦连作用的影响,墙肢底部往往承担了较大的轴力,墙肢底部会严重受损,这种传统的混合联肢墙结构震后难以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传统混合联肢墙结构延性不足,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震后损伤难以控制,震后难以修复的问题,提供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及装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包括具有型钢边缘构件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型钢边缘构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两个端面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两侧均设置有摇摆柱,型钢边缘构件与摇摆柱间通过钢连梁连接;
型钢边缘构件上固定有牛腿,钢连梁与牛腿间通过能够拆卸的连接板连接,钢连梁通过拼接板固定在摇摆柱上;
摇摆柱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耳板,耳板铰接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在地面上。
钢连梁的腹板与牛腿的腹板间通过能够拆卸的腹板连接板连接。
腹板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腹板与牛腿的腹板上。
钢连梁的上下翼缘与牛腿的上下翼缘间分别通过能够拆卸的上翼缘连接板和下翼缘连接板连接。
上翼缘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上翼缘与牛腿的上翼缘上,下翼缘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下翼缘与牛腿的下翼缘上。
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座耳板,固定座耳板上开设有通孔,耳板与固定座耳板通过销轴铰接,销轴插入固定座耳板上的通孔内。
一种震损可恢复的摇摆柱—混合联肢墙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两侧预设位置的地面上固定固定座,在固定座上铰接摇摆柱;
步骤二,在摇摆柱端面上的预设位置固定钢连梁,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型钢边缘构件上固定牛腿;
步骤三,通过能够拆卸的连接板将钢连梁与牛腿连接。
钢连梁的腹板与牛腿的腹板间通过能够拆卸的腹板连接板连接,腹板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腹板与牛腿的腹板上;
钢连梁的上下翼缘与牛腿的上下翼缘间分别通过能够拆卸的上翼缘连接板和下翼缘连接板连接,上翼缘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上翼缘与牛腿的上翼缘上,下翼缘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连梁的下翼缘与牛腿的下翼缘上;
钢连梁通过螺栓固定在摇摆柱上。
更换时,将所有螺栓拆下,使腹板连接板、上翼缘连接板和下翼缘连接板从摇摆柱和牛腿上分离,再拆下钢连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3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抹灰石膏用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抹灰石膏
- 下一篇:非接触姿态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