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及其制作方法、变焦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0689.7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程阳;郝群;曹杰;崔焕;王营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3/14 | 分类号: | G02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液体 变焦 透镜 及其 制作方法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透明平板(1)、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内柔性电极(3)、外柔性电极(4)、液体(5)和高压电源(6);固定透明平板(1)通过粘性胶粘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上方,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内外表面分别均匀涂有内柔性电极(3)和外柔性电极(4),液体(5)位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内部,高压电源(6)的负极与内柔性电极(3)相连接,高压电源(6)的正极与外柔性电极(4)相连接;高压电源(6)通电时在内柔性电极(3)和外柔性电极(4)两端施加电压,驱动介电弹性体材料制作的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变形,进而使圆台形薄膜内液体(5)的曲率半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液体透镜的焦距,由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顶端固定于固定透明平板(1),此时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底端将发生移动,从而补偿液体透镜焦距变化导致的焦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透明平板(1)为玻璃平板。
3.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注塑方式加工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实现加工注塑模具;注塑的模具主要由左上半模具(7)、右上半模具(8)和下方模具(9)三个部分组成;左上半模具(7)的截面分布有左上半模具凹槽(10),左上半模具(7)的平台位置分布有两个相同的左半圆槽圆台(11),左半圆槽圆台(11)由两个层叠的圆柱组成,分别为左上半模具的大圆柱(12)和左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3),左上半模具的大圆柱(12)用于控制注塑后的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平面厚度,左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3)用于与下方模具(9)固定;右上半模具(8)的截面分布有右上半模具凸台(14),右上半模具凸台(14)和左上半模具凹槽(10)相互配合,用于将左上半模具和(7)右上半模具(8)固定连接;右上半模具(8)的平台位置分布有两个相同的右上半模具圆台(15),右上半模具圆台(15)由两个层叠的圆柱组成,分别为右上半模具的大圆柱(16)和右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7),右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7)用于与下方模具(9)固定;下方模具(9)的中间部分为下模具的凸台(18),外围部分分布有用于固定左上半模具(7)和右上半模具(8)的四个下方模具凹槽(19);
步骤二、装配左上半模具(7)、右上半模具(8)和下方模具(9);将左上半模具凹槽(10)和右下半模具凸台(14)相配合,并将下方模具的四个凹槽(19)中的两个凹槽与左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3)配合,另两个凹槽与右上半模具的小圆柱(17)相配合,实现将左上半模具(7)、右上半模具(8)和下方模具(9)的装配;
步骤三、将介电弹性体溶液(20)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处理固化后,在室温环境中将模具细心剥离,进而完成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制作;
步骤四、将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内外表面分别均匀的涂一层柔性电极,分别为内柔性电极(3)和外柔性电极(4),并分别引出导线连接到高压电源(6)的负极和正极;在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内部注入液体(5),液体(5)的折射率为n;固定透明平板通过粘性胶粘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处理固化方法包括加热、紫外照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液体为水、甘油或乙醇。
6.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实现的变焦成像方法,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高压电源(6)的开关打开时,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的曲率半径为r,液体(5)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底部的距离为h,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锥角液体(5)和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接触角为θ,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底部半径为a,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顶部半径为b;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的曲率半径r表示为:
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的弓高s表示为:
液体的体积V表示为:
V=1/3×h×π×(a2+a×r+r2)+π×s2[(s2+r2)/(2×s)-s/3)] (3)
一束从无穷远出入射的未施加电压时的平行光线(22)照射在固定透明平板(1)后,经过液体的折射作用后聚焦于未施加电压时的焦点(23)处,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焦距f1′表示为:
f1′=r2/[2×(n-1)×s] (4)
高压电源(6)的开关闭合时,由于在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两端的柔性电极施加电压时,两个电极的异性电荷相互吸引,介电弹性体的厚度将减小,两个电极上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介电弹性体长度面积将扩大,长度将增加,增加的长度为Δl,由于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顶端固定于固定透明平板(1),因而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底部将往下运动,运动的位移为d;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的曲率半径为r′,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的弓高为s′,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的高度为h′;因此,高压电源(6)的开关闭合时,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锥角表示为:
当高压电源(6)的开关闭合时,一方面,液体(5)的曲率半径将发生变化,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变为r′,从而引起液体透镜焦距的变化;另一方面,液体(5)将随着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的底部移动,移动的位移用于补偿焦距改变后焦点的移动,使得从无穷远入射的施加电压时的平行光线(25)通过液体(5)后,施加电压时的焦点(26)的位置与未施加电压时的焦点保持一致,因此,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焦距f2′和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焦距f1′满足公式:
f1′-f2′=h+s/n-(h′+s′/n-d) (6)
当期望的变倍系数为ratio时,即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焦距f2′和未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1)焦距f1′的关系为:
f2′=ratio×f1′ (7)
由于液体(5)在常温常压下的压缩性忽略不计,因此施加电压后,液体(5)的体积保持不变,因此满足以下公式:
1/3×h′×π×(a2+a×r′+r′2)+π×s′2[(s′2+r′2)/(2×s′)-s′/3)]=V (8)
同时由于液体(5)和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接触角θ保持不变,因此满足以下公式:
通过式(5)~(9)联合求解,计算得到单驱动液体变焦透镜在期望的变焦倍数ratio时,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底部的运动位移d,以及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曲率半径r′,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弓高s′,施加电压时的液体表面(24)的高度h′;通过在柔性电极两端施加电压,液体(5)的曲率半径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液体透镜的焦距,而且圆台形介电弹性体薄膜(2)的底端将发生移动,从而补偿液体透镜焦距变化导致的焦点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06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