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类解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0291.3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1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姚琳;曲梦;江艳华;李风铃;郭莹莹;王联珠;宁劲松;谭志军;翟毓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红燕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类 解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贝类解剖装置,其包括解剖操作部和支撑托盘,所述解剖操作部呈柱体结构,被所述支撑托盘支撑,所述解剖操作部包括位于其顶部并成型有筛网孔的解剖操作面。所述解剖操作面相对于所述支撑托盘是倾斜的,优选倾斜的角度为10°。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撑托盘是由不锈钢材料或者塑料制成的。本发明的解剖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既适合在实验室使用,也便于携带至野外用于现场取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实验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贝类解剖装置。
背景技术
对水生生物尤其是贝类进行食源性病毒检测时,按照国家标准例如GB 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GB/T 22287-2008《贝类中甲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中描述的检测方法,首先需要进行解剖获取贝类相应的内脏或内脏团作为检测靶组织。
由于贝类体型普遍比较小,其内脏团则更小,且内脏团周围往往还包裹着唇瓣、生殖腺等组织并在解剖结构上高度粘连,不易剥离。粘连组织上含有大量的多糖类物质,是反转录酶、聚合酶的抑制物,它们的存在将影响反转录、DNA扩增等关键步骤的效率,极易造成检测时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需将内脏团上的粘连组织去除、剥离干净。
现有技术中解剖贝类获取内脏时,通常是将去壳贝类的软体部分放在一次性平皿或玻璃平皿中,再用手术刀和/或手术剪进行解剖,分离出内脏团。在这个过程中,贝类有大量粘滑的组织液析出,与剥离下的组织碎块混合在一起,一方面影响实验操作人员的视线,一方面造成贝类组织在平皿中频繁滑动,导致粘连组织剥离不干净,或不得已将一部分内脏团连同粘连组织一并切除,严重影响解剖的效果和效率,并最终影响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解剖装置,其包括解剖操作部和支撑托盘,所述解剖操作部呈柱体结构,被所述支撑托盘支撑,所述解剖操作部包括位于其顶部并成型有筛网孔的解剖操作面。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相对于所述支撑托盘是倾斜的。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倾斜的角度为5°~25°。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倾斜的角度为10°。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呈圆盘状,直径为12cm-25cm。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呈直径为15.5cm的圆盘状,并相对于所述支撑托盘倾斜10°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撑托盘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撑托盘是由塑料制成的。
优选地,在所述解剖操作部的侧部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器具放置部,用于临时搁置手术刀等器具。
优选地,所述解剖操作面的筛网孔规格为60目。
本发明的解剖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既适合于实验室使用,也便于携带至野外用于现场取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解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解剖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关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0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