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聚污油泥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8972.6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薛广海;李强;刘庆;王瑀辉;台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乔凤杰 |
地址: | 10016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聚污 油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分离与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聚污油泥的处理工艺。包括对待处理的含聚污油泥依次进行造浆破聚、油泥预剥离、油泥分离和油品精制的处理;所述油泥预剥离为用球磨机、擦洗机或捏合机中的一种或几种对造浆破聚后的油泥进行强力摩擦。所述油泥分离为使经过油泥预剥离处理的物料进行高速循环流动,实现含油浮渣和泥砂的分离。本发明通过油泥预剥离和油泥分离的处理,大大提高了原油从泥砂及粘土表面的脱附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后段原油处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分离与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聚污油泥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在油田及炼油厂的生产、储运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作为列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重要污染物,含油污泥在固体废弃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若不经合理处理而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危害环境,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石油资源。
聚合物驱在我国原油开采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聚合物驱的大规模应用,油田采出液中形成大量的含聚污油泥。相对于传统含油污泥,这些含聚污油泥由于含有大量的聚合物和采出液处理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药剂,极大的增加了其处理难度。
目前针对传统含油污泥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技术:减量化处理技术,如调质技术、超声波处理技术等;稳定化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技术、固化处理技术和焚烧处理技术等;资源化处理技术,如热脱附处理技术、溶剂提取技术和热化学洗涤技术等。由于含聚污油泥的复杂性,采用传统油泥处理技术往往表现出处理效果差、处理时间长、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例如,中国专利201410061927.6报道了一种含聚污油泥处理及原油回收方法,但其处理后尾渣含油量和回收原油中含水量都较高,处理效果不理想。中国专利201210335234.2报道了一种含聚污油泥分离方法及设备,其利用超声技术处理含聚污油泥,能量转化率低,处理成本高。中国专利201310091778.3报道了一种油砂、油泥、油页岩及生物质的低温干馏设备及方法,其使用一台外热式回转干馏炉实现油砂、油泥、油页岩和生物质的热解,处理效果好,但设备复杂,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在处理含聚污泥的过程中存在处理效果不理想、成本高和设备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含聚污泥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对待处理的含聚污油泥依次进行造浆破聚、油泥预剥离、油泥分离和油品精制的处理;
所述油泥预剥离为用球磨机、擦洗机或捏合机中的一种或几种对造浆破聚后的油泥进行强力摩擦;
所述油泥分离为使经过油泥预剥离处理的物料进行高速循环流动,实现含油浮渣和泥砂的分离。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强力摩擦对含聚污油泥进行预剥离处理,破碎油泥的同时使原油和泥砂之间的结合生产松动、脱落;将混合浆料进行高速循环流动,通过流动摩擦和渗透效果实现原油和泥砂的剥离;通过上述处理可有效地改善油与泥砂的分离情况,有利于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油和砂。
优选的,利用球磨机进行强力擦洗的过程中,球磨机所用介质为陶瓷球,所述陶瓷球的大小及比例为:100mm占比35~45%,20mm占比20~30%,40mm占比20~30%,80mm占比5~15%,处理时间为20~40min。
优选的,采用擦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擦洗的时间为15~25min。
作为优选的操作方式,所述擦洗机为工业中常用的擦洗机。
优选的,所述高速循环流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仅进行高速循环流动,第二阶段在高速循环流动的同时通入空气,含油浮渣随空气向上排出而向上移动,实现与泥砂的分离;
第一阶段仅进行高速循环流动,可促使油和泥的有效分离,第二阶段通入空气,含油物料由于密度小,易于随空气上浮,最终实现含油浮渣和泥砂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