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8562.1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彭涛;杨建;李钦韬;何剑奇;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李小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芳烃 二噁英 农药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为了解决现有针对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等难降解有机物在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药剂反应不充分导致药剂残留量高的问题。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使得过硫酸钠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等有机物充分反应,从而降低过硫酸钠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药剂(过硫酸钠)的二次污染。同时本发明的过硫酸钠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等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反应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原料或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用于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达标修复,特别适用于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污染土壤的达标修复。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污染,污染土壤治理也是目前重要工作之一。而污染土壤中,有机物的去除修复是土壤治理的难点。特别是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农药等难降解的有机物更是污染土壤修复的难中之难。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迄今已发现有200多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有机物加工、废弃、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二恶英,即1,4-二氧杂环己二烯,是一个单环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在工业上没有用处的副产物,一般来说广义的“二恶英”一词泛指含有前述结构的衍生化合物,例如常被使用于动物实验的四氯双苯环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二恶英与其衍生化合物的毒性各有不同,另外此类化合物因具脂溶性之故,会积聚在动物脂肪组织及植物的某些部位。二噁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
对于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化学修复和脱附技术是目前主要的修复方法。对于多环芳烃包括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土壤中的PAHs由于受到毛细管力粘附作用而形成残留形态,对土壤用洗脱液冲洗,可以大大降低污染物与土壤之间的作用力。化学还原技术是向土壤中投加氧化剂,时期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氧化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热脱附技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或通入载气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的以会发或分离,进入气体处理系统的过程。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农药和高沸点氯代化合物,具有能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并且修复后土壤性质不改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现有技术中,关于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文献也较多,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问题:
要么工艺流程复杂,要么只能够针对特定的有一种类有机物进行土壤修复,同时在土壤修复过程中,药剂与有机物由于未能充分反应,导致药剂用量大,药剂残留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板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注射型复合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