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杀虫剂对粉虱类害虫寄生蜂寄主定位能力影响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7245.8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羊绍武;张晓明;陈国华;王子辽;李星星;王远;李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杀虫剂 粉虱类 害虫 寄生蜂 寄主 定位 能力 影响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杀虫剂对粉虱类害虫寄生蜂寄主定位能力影响的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活性炭洗气室,气体流量计,液体洗气瓶,测定管和抽气泵;本发明所述测定管管体底部右侧设置有待测寄生蜂接入口,左侧设置有与寄生蜂寄主定位相关的挥发物接入口。测定管数量设置为4根,可同时观察4头寄生蜂;测定管放置于管架上,测定管之间设置隔离挡板,可有效避免寄生蜂之间的学习行为。本发明采用较长的玻璃管作为主要测定器材,一般测定昆虫嗅觉反应的装置主要测定昆虫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而本发明着重测定在杀虫剂影响下,寄生蜂对寄主定位时间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昆虫行为观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杀虫剂对粉虱类害虫寄生蜂寄主定位能力影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天敌昆虫是害虫的自然调节因子之一,是害虫种群数量变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粉虱寄生性天敌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烟粉虱寄生蜂种类约50余种,其中35种隶属于蚜小蜂科(Aphelinidae)恩蚜小蜂属(Encarsia)、15种隶属于桨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3种为埃必细蜂属(Amitus)、2种为棒小蜂属(Signiphora)、1种为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其寄生蜂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多。我国烟粉虱寄生蜂资源相对丰富,已报道可寄生烟粉虱的寄生蜂有27种,占全球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中,21种为恩蚜小蜂属,6种为桨角蚜小蜂属。粉虱类害虫的寄生蜂应用于粉虱的生物防治中已取得成功,例如,丽蚜小蜂(Encarsiaformasa)是恩蚜小蜂属中重要的寄生蜂,为粉虱类害虫的专性寄生性天敌,1927年开始用于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的防治,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在粉虱的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常用化学杀虫剂主要包括新烟碱类(噻虫嗪、吡虫啉等)、常规神经毒剂(如甲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双甲脒等)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噻嗪酮、蚊蝇醚等)。杀虫剂的使用可快速降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但其对天敌昆虫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自然条件下,施于田间的杀虫剂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解至亚致死浓度,寄生性天敌接触到的杀虫剂剂量不足以致死,天敌昆虫仍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此时便会产生亚致死效应。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寄生性天敌控害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天敌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寄生和寄生后生长发育三个阶段的影响。天敌昆虫的行为中,化学通讯行为与天敌的控害能力十分密切,天敌昆虫主要利用植物挥发物和寄主挥发物来对寄主环境进行定位。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可影响昆虫化学通讯的正常进行,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因作用方式不同对昆虫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神经毒剂的杀虫剂通过改变昆虫神经膜的渗透性使得昆虫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导致神经活动增强或减弱;另外一些杀虫剂则可能对昆虫产生趋避和引诱等作用。
测定昆虫嗅觉相关行为的装置,通常为“双臂嗅觉仪”,“四臂嗅觉仪”,“八臂嗅觉仪”,“米字型嗅觉仪”等,这类嗅觉仪通常仅能测定供试昆虫对不同物质的趋向性,并不能系统测定昆虫趋向一种物质的时间;并且,这类装置在测定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处理后的昆虫时,人为的转移供试昆虫,使得经过杀虫剂处理后活动能力本就较弱的昆虫可能再一次受到人为的损伤,进而影响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普通嗅觉装置仅能测定昆虫对不同物质的选择,而无法测定杀虫剂影响后,昆虫定位能力变化的问题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的测定装置。该装置可使用多根测定管同时进行测定,方便易操作,减少了传统嗅觉测定装置单头测定昆虫的操作步骤,缩短试验时间,使测定变得快速、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测定杀虫剂对粉虱类害虫寄生蜂寄主定位能力影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活性炭洗气室、气体流量计、液体洗气瓶、测定管和抽气泵。所述活性炭洗气室、气体流量计、液体洗气瓶依序通过橡胶软管连接于测定管左侧,所述抽气泵通过3个Y型管和橡胶软管连接于测定管右侧,所述测定管放置于管架内,至此装置整体连接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7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