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压紧型自动监控刮料器的钢带式物料冷却造粒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5121.6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波 |
主分类号: | B01J2/26 | 分类号: | B01J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2016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紧 自动 监控 料器 钢带式 物料 冷却 造粒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压紧型自动监控刮料器的钢带物料冷却造粒机,包括钢带物料冷却造粒机的基本设置及由布料器、刮料器和数字化自动控制压紧机构构成的滴落造粒成型系统。数字化自动控制压紧机构设置在刮料器和机架之间,包含上设有气缸、压力传感器及导轨限位端座的旋转横梁,上设有固定座的移动横板,与气缸和压力传感器电气相连的PLC电气控制柜。移动横板嵌设在导轨限位端座之间,外侧面与气缸活塞相顶持限位,内侧面通过固定座与刮料器相支撑限位,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并向PLC控制器传送移动横板的位移信号,经比较处理后按需调整压紧力大小,确保刮料器高效刮净布料器表面多余物料、滴落造粒成型系统处于正常且高效滴落造粒的最佳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冷却造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装置上设有压紧型自动监控刮料器、有助于提高运行自动化、改善作业环境和确保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钢带式物料冷却造粒机。
背景技术
在炼油石化、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熔融液态物料产品,例如:温度高达135度左右的熔融液态硫磺产品,温度高达210度左右的熔融液态石油树脂和酚醛树脂产品,以及温度达58度左右的熔融液态石蜡产品等,这些高温熔融液态物料产品均须冷却成型为固态颗粒产品后才能包装、储存、运输及后续利用。目前,这类熔融液态物料产品的冷却造粒成型作业均由钢带式物料冷却输送造粒机来完成。现常用的钢带式物料冷却输送造粒机一般包括机架1,分别设置在机架前后两侧端上的主驱动转鼓2和从动张紧转鼓3,设置在机架左右侧框架及前后侧框架间的钢带承载平台4,闭环套设在主驱动转鼓2和从动张紧转鼓3表面间的物料冷却输运钢带5,设置在钢带承载平台4下方机架上、包括进水管道62、回水管道63和若干喷水嘴61的水冷降温机构6,设置在主驱动转鼓2侧旁机架上的卸料刮刀7及下料斗8,设置在从动张紧转鼓3上方机架上的熔融物料布料器9,及具清洁熔融物料布料器9表面功能的刮料器10。工作时,物料冷却输运钢带5由钢带承载平台4支撑、限位张紧套设在主驱动转鼓2和从动张紧转鼓3上,并在主驱动转鼓2的带动及水冷降温机构6冷却水的喷洒降温下,将由熔融物料布料器9连续滴落造粒到物料冷却输运钢带5表面上的高温熔融液滴物料在从造粒机的一端运送到另一端的同时冷却成型为温度相对较低的固态颗粒产品。目前,与造粒机工作可靠性相关的物料冷却输运钢带的运行稳定性、水冷降温机构的工作可靠性及高温熔融液滴物料的冷却成型技术已日趋完美,但在与滴落造粒成型系统相关的构件及操作模式方面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所述的滴落造粒成型系统主要包括熔融物料布料器9及刮料器10,所述的刮料器10目前均由一紧贴设置在熔融物料布料器9侧旁的板条充任,且均采用人工手动推进接触和拉开脱离的手控操作模式,当熔融物料布料器9向钢带滴落布料时,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推进刮料器10贴持于熔融物料布料器9表面上,才能及时刮净清洁熔融物料布料器9表面、确保布料器正常滴落造粒,而当布料结束时,必须及时拉脱刮料器10,以免刮料器10因与布料器表面之间的干摩擦而损坏。但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很容易在造粒机启动运行时忘记及时推进刮料器10,而当造粒机停机时又忘记及时拉离刮料器10的情况,致使熔融物料布料器9运行时因表面粘附有部分物料而影响正常滴落造粒、停机时刮料器10仍与熔融物料布料器9表面紧密接触、处于干摩擦状态而损坏;此外,由于造粒机处理的这些高温液态熔融物料大多含有有毒有害气体,于操作人员身体不利,虽可以佩戴防毒面具加以克服,但较麻烦。所以,目前的造粒机上所设置的滴落造粒成型系统,虽然总体结构比较简单,但欠合理,操作模式也欠科学,从实用性、经济性和操作安全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钢带物料冷却造粒机在滴落造粒成型系统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合理、操作模式比较科学,具有自动调控实时压紧力大小、有利于熔融物料布料器表面保持清洁、且能避免发生干摩擦情况,确保正常且高效滴落造粒功能的带压紧型自动监控刮料器的钢带物料冷却造粒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波,未经杨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5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形物排放的养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