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发设备和UPF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0237.0 | 申请日: | 202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W76/10;H04W8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江宇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s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转发 设备 upf 通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发设备和UPF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将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至UPF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UPF通信设备的针对所述上行数据的下行数据;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将封装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减小了UPF通信设备的工作负担,使UPF通信设备获得了更高的通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发设备和UPF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S中,用户设备的数据经GTPU协议在基站和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通信设备之间传输。这一过程中,需要UPF通信设备自身对该数据进行下行GTPU加封装和上行GTPU解封装后,再进行转发。
这样一来,就需要在UPF通信设备中内置GTPU协议栈,GTPU协议栈则建立在SFC消息机制上,需要独立组网,存在流量绕回等问题,且占用UPF通信设备的系统资源,加大了UPF通信设备的运行负担,降低了整体通信效率。
因此,如何在减少UPF通信设备负担的同时实现用户设备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发设备和UPF通信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UPF通信设备封装与解封装用户设备数据造成运行负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转发设备,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上行数据;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将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至UPF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UPF通信设备的针对所述上行数据的下行数据;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将封装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所述接收来自基站的上行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UPF通信设备的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以及接收来自所述UPF通信设备的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UPF通信设备从SMF服务网元获得的、所述基站发送至所述SMF服务网元的、所述基站为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分配的基站地址。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将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至UPF通信设备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上行数据来源于的所述第二地址,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地址;将所述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地址。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UPF通信设备通过使用IP协议的N6隧道通信;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基站通过使用GTPU协议的N3隧道、N9隧道或N19隧道通信;所述基站通过使用NGAP协议的N2隧道连通至AMF传输网元与所述SMF服务网元通信。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5GS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UPF通信设备,包括:接收由所述转发设备进行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将所述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外部网络;获得所述外部网络针对所述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提供的下行数据;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转发设备,使所述转发设备在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封装后的下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由所述转发设备进行解封装处理后的上行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基于来自SMF服务网元的服务请求,为自身的UPF通信设备地址分配转发设备地址;将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发送至所述转发设备地址对应的所述转发设备;以及向所述SMF服务网元发送所述转发设备地址和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使所述SMF服务网元将所述转发设备地址和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提供给所述基站,并使所述基站针对所述转发设备地址和所述UPF通信设备地址将自身的基站地址提供给所述SMF服务网元;接收来自所述SMF服务网元的所述基站地址;将所述基站地址发送至所述转发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0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