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8952.0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1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G08B17/06;G08B17/10;G08B17/12;G08B25/08;H04M1/72403;H04W4/02;H04W4/80;H04W4/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地址: | 40004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楼宇 火警 逃生 响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方法,包括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系统,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系统包括复合式火灾探测器、语音报警器、洒水装置、逃生指示灯、楼内服务器、楼外服务器、手机、水压检测装置,逃生指示灯上设置有应急蓝牙通讯模块;楼内服务器经复合式火灾探测器采集的数据分析火情,制定逃生通道路线并发送至手机,再控制逃生指示灯指示逃生路径,帮助逃生人员逃生;楼外服务器分别与手机和逃生指示灯通讯,绘制动态逃生人员分布图,楼外服务器根据动态逃生人员分布图,再结合洒水装置输出端水压数据及喷淋状态图,绘制动态楼宇火情状态图,为消防人员提供逃生通道内的消防情况,了解楼宇的火情形势,便于救援和消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中火灾频发,火灾威胁人身安全,毁坏财物,还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时,楼内人员安全逃生一直都是关注焦点,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将大数据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使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可以向楼内人员发送火灾警报信息、逃生通道路线等;但对逃生人员的位置信息并没有进行监测追踪,即不清楚发生火灾的楼内逃生人员逃生和分布情况,特别是在进行人员救援时,消防人员只能被动搜救,救援难度大,也耽误救援时间,在火灾火情严峻情况下,在不清楚楼内逃生人员逃生情况下进行救援,会让消防人员陷入危险;火灾发生后,楼内洒水装置会洒水初步灭火,但是楼道内部分洒水装置可能因火灾蔓延而被损坏,导致不能洒水控制火灾,这对逃生人员十分致命,会因洒水装置没有洒水控制火势,导致被困在逃生通道内。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火灾发生时,无法了解逃生人员位置分布,不能追踪逃生人员位置,无法监控楼内逃生通道内消防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方法,既能向楼内人员发送火灾警报信息和逃生通道路线,还能监测追踪逃生人员逃生位置,还能监控楼内逃生通道内消防状态。
一种动态楼宇火警逃生响应方法,其关键在于:组建楼宇火警逃生响应系统,该楼宇火警逃生响应系统中设置有楼内服务器、手机、楼外服务器报警和逃生指示灯。
所述楼内服务器24小时动态运行楼内服务器报警逃生指示的步骤,所述楼内服务器24小时动态监控数据包括:N1个复合式火灾探测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烟雾浓度数据和红外监测数据,N6个水压检测数据,并判断是否有火情发生,当火情发生后:
手机启动手机警报逃生指示的步骤。
逃生指示灯启动逃生指示及信息传输的步骤。
楼外服务器启动楼外服务器监控及报警逃生指示的步骤。
采用上述设计,楼内服务器24小时动态监控复合式火灾探测器的检测数据,能快速有效判断火情是否发生,通过楼内服务器报警逃生指示的步骤,让楼内服务器能进行火灾报警、火情分析,根据火情数据对楼内人员进行逃生指示;手机警报逃生指示的步骤为手机接收火灾报警,接收逃生通道路线,并对手机进行定位追踪;楼外服务器监控及报警逃生指示的步骤为绘制动态逃生人员分布图和动态楼宇火情状态图,从而能对逃生人员的位置进行追踪,还能更好了解楼内火灾情况。
进一步描述,所述楼内服务器报警逃生指示的步骤具体为:
步骤A1、楼内服务器监测复合式火灾探测器。
步骤A2、判断是否复合式火灾探测器检测值是否超过阈值;若是,进入步骤A3;若否,返回步骤A1。
步骤A3、楼内服务器向所有语音报警器发送火警信号。
步骤A4、楼内服务器向所有手机发送火警信号。
步骤A5、楼内服务器经无线通讯模块向楼外服务器和消防中心传输火警数据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