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刺透高剥离高撕裂真皮纤维基布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8590.5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其宸;蔡友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其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27/34;B32B15/02;B32B15/14;B32B15/20;B32B9/02;B32B9/04;B32B33/00;D04H1/4209;D04H1/4334;D04H1/435;D04H1/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刺透高 剥离 撕裂 真皮 纤维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刺透高剥离高撕裂真皮纤维基布制备工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S1.以铜纤维纬编针织布为基础,用无纺针刺机将由绦纶丝、铜纤维和锦纶丝组成的混合材料经过开松、梳理、铺网处理制得基底层;S2.以基底层为基础,取真皮纤维网经过叠网、水刺、真空吸干、烘干工序,将真皮纤维网与基底层网叠合成网。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在将现有技术中的制备工艺步骤进行缩减的同时,还提高了制成的基布的抗剥离、抗撕裂性,从而使基布的使用寿命增加,也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及皮革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全刺透高剥离高撕裂真皮纤维基布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皮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类生产生活用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汽车、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在皮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天然真皮的边角碎料,天然真皮的边角余料数量很大,如能对其进行二次利用,特别是二次加工成真皮纤维,将可产生相当大的财富,同时对绿色节能环保产生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再生革都是将各种皮革和动物皮的边角废料粉碎成粉末,然后通过粘合剂或热熔纤维将粉末粘合、压制成整块的再生革。这种再生革其吸湿性,透气性、手感等性能较差,与真皮相比差距较大。
虽然现有技术开发了一种胶原纤维还原革基布,它是将各种皮革和动物皮的边角废料先提炼出胶原纤维,再将胶原纤维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制成还原革基布,这种还原革基布的胶原纤维具有立体的网状结构,性能与真皮接近;
但是以前的基布易松散、制成的仿真皮革剥离强度不强、经纬向抗撕裂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剥离、高撕裂的真皮纤维基布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刺透高剥离高撕裂真皮纤维基布制备工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
S1.以铜纤维纬编针织布为基础,用无纺针刺机将由绦纶丝、铜纤维和锦纶丝组成的混合材料经过开松、梳理、铺网处理制得基底层;
S2.以基底层为基础,取真皮纤维网经过叠网、水刺、真空吸干、烘干工序,将真皮纤维网与基底层网叠合成网。
进一步的,真皮纤维网由牛、羊、骆驼动物皮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
进一步的,真皮纤维网为皮纤维网采用气流成网工艺或水流成网工艺将真皮纤维原料加工。
进一步的,混合材料的组成配比为绦纶丝5%、铜纤维30%、锦纶丝65%。
进一步的,水刺工序中的水压为1-25Mpa。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在将现有技术中的制备工艺步骤进行缩减的同时,还提高了制成的基布的抗剥离、抗撕裂性,从而使基布的使用寿命增加,也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全刺透高剥离高撕裂真皮纤维基布制备工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如下步骤:
S1.以铜纤维纬编针织布为基础,用无纺针刺机将由绦纶丝、铜纤维和锦纶丝组成的混合材料经过开松、梳理、铺网处理制得基底层,混合材料的组成配比为绦纶丝5%、铜纤维30%、锦纶丝65%;
S2.以基底层为基础,取真皮纤维网经过叠网、水刺(水刺工序中的水压为1-25Mpa)、真空吸干、烘干工序,将真皮纤维网与基底层网叠合成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其宸,未经蔡其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