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8215.0 | 申请日: | 202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鹏;陈杰;宋鲁杰;苑炜;范苏娜;傅强;姚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B29C64/106;B33Y10/00;C08J3/075;C08L89/00;C08L5/04;C08L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打印 技术 浇筑 成型 仿生 毛细血管 制法 | ||
1.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是:先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内含三维立体通道和生长因子的水凝胶,再将内皮细胞接种至通道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其中,三维立体通道为人体动脉或静脉血管网络状结构,由多个圆柱状通道组成,相邻两个圆柱状通道的中心距小于等于5mm,水凝胶为可被内皮细胞及其分化出的细胞侵入的水凝胶;水凝胶为丝素水凝胶;
内含三维立体通道和生长因子的水凝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由多个圆柱体组成的人体动脉或静脉血管网络模型,圆柱体的材质为明胶、海藻酸钠或壳聚糖;
(2)将模型置于注模容器中;
(3)向注模容器中注入丝素蛋白、生长因子、催化剂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丝素蛋白、生长因子、催化剂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由含丝素蛋白、催化剂和交联剂的溶液与生长因子溶液混合而成,含丝素蛋白、催化剂和交联剂的溶液由丝素蛋白溶液、催化剂和交联剂混合而成;丝素蛋白溶液的浓度为5~15wt%,生长因子溶液的浓度为50~100ng/ml,丝素蛋白溶液与生长因子溶液的体积比为1~5:1;
(4)固化;
(5)去除圆柱体,并用水冲洗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圆柱体的直径为0.05~0.8mm;
人体动脉或静脉血管网络模型的构建过程为:
首先将明胶、海藻酸钠或壳聚糖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20%(w/v)的3D打印溶液,然后将3D打印溶液倒入3D打印装置的料管中,由3D打印装置对构建好的模型进行线形逐层打印,最后对打印得到的产物进行冻干处理,其中,构建好的模型为圆柱体模型,冻干处理后将打印得到的3D圆柱体进行组装即得到人体动脉或静脉血管网络模型,或者构建好的模型为三维立体血管网模型,冻干处理后即得到人体动脉或静脉血管网络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打印参数为:注射压力1.0~2.0bar,打印速度3.0~5.2mm/s,打印喷嘴直径0.26~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注模容器的内表面涂有脱模剂,注模容器的材质为PDMS或PMM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过程为:在温度为27~40℃的条件下,将蚕丝纤维在浓度为9.0~9.3M的溴化锂溶液中溶解1~3h后在水中透析除盐并浓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生长因子为VEGF、MCP-1、bFGF、S1P和PMA中的一种以上,或者为HGF与VEGF、MCP-1、bFGF、S1P和PMA中的一种以上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浇筑成型仿生毛细血管网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接种过程为:将浓度为50~150cells/ml的内皮细胞分散液灌注到通道中,震荡5~20min;一段时间为7~14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东华大学;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2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被引导车辆的操作的饱和转向检测和操作
- 下一篇:便携式装置数据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