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78205.7 申请日: 2020-02-03
公开(公告)号: CN111110485A 公开(公告)日: 2020-05-08
发明(设计)人: 张广;陈锋;陈国盛;吴航;余明;袁晶 申请(专利权)人: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G10/00 分类号: A61G10/00;A61B5/0205;A61M5/142;A61M5/44;A61M16/00;A61N1/39;G01K1/02;G01K13/00;G05B19/042;G16H40/63;A61B5/0402;A61B5/145
代理公司: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代理人: 李学康
地址: 300161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平台 转运 生命 支持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一体化转运舱体、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采用便携、轻量化设计,设置缓冲隔振模块,支持车辆、船舰、飞机等多平台快速运载;设置了微环境调节模块,适应高原寒区、高温、低氧等复杂后送转运环境使用,为伤员提供舒适的转运环境;整体集成度高,各模块既可彼此独立,分立插拔,亦可相互协作,协同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转运后送装备,具体涉及为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与国际作战形势日趋复杂,相应战争模式和战斗方式将发生极大变化,敌后作战、空降作战、特种作战以及境外行动等多样化作战方式将越来越普遍。此外,国内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应急医学救援压力巨大。伤员尤其是重症伤员的发生场合、时间、密度更加不可预测。针对伤病员生命体征状态条件更为恶劣的情况,尽可能将紧急救治提前介入,并提供完善的途中生命支持。亟需研制适合包括沟壑、山地、丛林、雪地和灾害现场等在内的多种复杂搜救环境使用的,能够与现有装备体系的各种伤病员机动后送装备相适应的伤病员快速转运平台,解决伤病员现场的辅助救治、辅助脱离和途中生命支持难题,提高伤病员的救治效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军的生命支持装备不断向便携化、智能化、自持化方向发展。

美军一向极为重视后送途中的不间断生命支持,经过多年发展,其理念不断成熟,在其2010年推出的MOVES系统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并在阿富汗战场中得到应用与检验,可以完成战伤救治前接后送的任务。

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伤员后送单元”,由两部分组成,即安装于飞机上的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承载框架及上置监护生命支持设备,主要置于A310飞机上。

奥地利于20世纪80年代也研制出了一种“移动式ICU”,由三部分组成,即伤员担架、运输架及医疗复苏单元,医疗复苏单元上有呼吸机、生命指征监视器、心脏起搏器、吸引器、气体输送接口及蓄电池和充电装置。

澳大利亚的类似装备是“澳大利亚飞行测试服务公司”生产的,是一种自撑式ICU单元,可装于救护车、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上,采用模块化集成结构,适于不同重症患者的要求。

从2000年以来,我军在吸收外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相关装备,以扭转我军后送生命支持装备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下的局面。如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装备:“直升机后送伤员附加装置”、“MLST-1型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和“PLST-1型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主要配属于直升机使用,安装在相应机型的多功能地板上。

但是,目前所有移动生命支持设备均需车、船和飞机等机动后送平台提供舱体内环境支持,未考虑直升机吊运、陆上平台集装、舰艇水面后送等诸多露天、恶劣、无外部舱体支持情况下的应用需求,且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装备作业性能、跨平台适配性能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能够解决现有设备转运后送途中多平台衔接适配性差、无内环境支持能力、危重战伤生命支持能力弱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一体化转运舱体、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8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