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415.1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浩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J1/0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焚烧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废料焚烧炉、盖板、支撑底座和螺纹杆,所述废料焚烧炉的上表面右侧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废料焚烧炉的外壁固接有支撑底座,所述盖板的右端通过销杆活动连接有螺纹杆。该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通过外壳、内壳、网板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烟气中含有的大颗粒物进行过滤,通过导杆、电动推杆、V形板等的配合使用,方便对网板的更换和清理,通过水箱、进水口、出水管和阀门等的配合使用,对烟气进行进一步净化,防止烟气造成污染,通过塞板、竖杆和弹簧等的配合使用,方便对废料焚烧炉中的固体残留物进行清理,大大满足工业中对固废焚烧炉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固废焚烧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焚烧炉是一种将分类好的垃圾进行处理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焚烧炉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焚烧室分类可分为:单室焚烧炉、多室焚烧炉,而根据燃烧烟气和垃圾移动的方向的关系可将炉体分为顺流式、逆流式交流式和二次流式,在机械、轻工及其它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固体废弃物需要进行焚烧处理,但是现有的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在水箱中对烟气进行净化的同时,将烟气中含有的大颗粒固体留在水箱中,导致整体机构的实用性下降,同时不方便滤网的更换和清理,焚烧后的残留物堆积在焚烧炉的底部不方便清理,很难满足工业中对固废焚烧炉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在水箱中对烟气进行净化的同时,将烟气中含有的大颗粒固体留在水箱中,导致整体机构的实用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固废焚烧处理装置,包括废料焚烧炉、盖板、支撑底座和螺纹杆,所述废料焚烧炉的上表面右侧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废料焚烧炉的外壁固接有支撑底座,所述盖板的右端通过销杆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废料焚烧炉的右侧顶端连通有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外壳、内壳、网板、V形板和螺丝;
所述外壳的右端与废料焚烧炉相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套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紧密贴合,所述内壳的内部设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右侧上下两端均果冻连接有V形板,两个所述V形板均通过螺丝与内壳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V形板关于网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废料焚烧炉的右侧底端连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下表面与支撑底座相固接,所述内壳的下表面右端固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支撑底座相固接,所述内壳的下表面左端套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与内壳间隙配合,所述导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和支撑底座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右端连通有净化机构;
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水箱、出气口、进水口、出水管、阀门和导气管;
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支撑底座相固接,所述水箱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水箱的右侧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右侧底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所述水箱的左侧底端通过导气管与外壳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废料焚烧炉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塞板、螺栓、竖杆、压缩弹簧和圆形顶板;
所述塞板的外壁与废料焚烧炉的底端间隙配合,所述塞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螺栓,两个所述螺栓均贯穿塞板与废料焚烧炉螺纹连接,所述塞板的内部套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与塞板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外壁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竖杆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顶端固接有圆形顶板,所述圆形顶板的外壁与塞板的凹槽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竖杆与塞板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固接有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条形滑座、圆弧形滑块和推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浩,未经王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光粉光效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流道智能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