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366.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谢菁;季艳艳;曾子涵;孙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循环 过滤 净化 设备 及其 工艺 | ||
1.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泵和进水管,用于抽取景观池内的水进入设备主体;
设备主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区、除藻抽滤区、机电设备区和清水缓存区;
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BOD污染物质;
除藻抽滤区与所述生物反应区贯通相连,所述除藻抽滤区内设有滤料用于截留藻类颗粒物;
机电设备区内设有过滤装置、抽吸装置和反冲洗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琼脂块载体,载体内部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在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采用微纳米曝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多孔纳米滤料,采用多孔隙纳米材料,在含有藻类的水体通过时,多孔纳米滤料截留藻类颗粒物,且藻类颗粒物只堆积但不黏于滤料孔隙之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抽滤区在滤料的上方设有紫外杀菌装置,所述紫外杀菌装置为紫外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高分子负电荷微纳米过滤装置,所述清水缓存区内的水通过出水泵进入高分子负电荷微纳米过滤装置进行深度过滤并通过出水管分散排入景观池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抽吸泵和抽吸管,抽吸泵启动通过抽吸管从除藻抽滤区底部抽水至清水缓存区,且除藻抽滤区的抽吸口上设有多孔滤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和反冲洗管,反冲洗泵启动通过反冲洗管从清水缓存区抽水至除藻抽滤区进行冲洗,且反冲洗的污水通过反冲洗管排入污水管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抽滤区和清水缓存区均设有红外液位控制仪,红外液位控制仪监测液位信号并传信于电控柜,所述电控柜安装于设备主体上。
10.一种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工艺,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景观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净化工艺如下:
含氨氮、总磷、有机物等溶解性污染物及SS、藻类等颗粒物的景观池污水进入至设备主体;
在不断进行曝气时,污水在生物反应区触底折流通过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进行降解;
经生化降解处理后的污水自上而下通过滤料进入除藻抽滤区的底部清水区,且对堆积在滤料中的藻类进行灭活;
经过滤后的水体被抽吸至清水缓存区,在清水缓存区内的液位高于设定值时,抽取清水缓存区内的水进入过滤装置进行深度过滤并排至景观池内,且再进入设备主体,如此反复形成循环净化水体的过程;
开启反冲洗泵,从清水缓存区内抽水至除藻抽滤区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水排入污水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3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