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供电电路和直流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139.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强;董玮利;俞国新;袁宇波;陈庆;杨景刚;肖小龙;魏星琦;李超;李小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H02H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宇峰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热水器 保护 电路 供电 | ||
本申请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该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温断器,继电器的触点与热水器的加热管的直流供电电路连接,用于控制加热管的直流供电电路的通断;温断器的第一端与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温断器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均连接至电源。采用该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可提高热水器的安全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直流热水器的供电电路和直流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直流热水器的供电电路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储水式电热水器安全标准中明确规定封闭式热水器必须装有温断器,温断器的动作应通过一个与热控制器调节功能分离的开关,确保热水器控制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源。目前,为防止热水器因持续加热使温度过高而引发爆炸或火灾等事故,通常在热水器的加热电路中串联温断器。正常情况下,该温控器不动作,热水器加热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只有在第一级温控器失灵时,热水器加热管继续加热,当热水器内部温度超过设定值后,温断器内部触点分离,加热电路随之断开停止加热。
我国居民用电一般采用220V交流电,交流供电热水器所采用的温断器仅适用于交流电路,当供电模式改为直流供电,热水器加热电路为280V~400V直流电,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电流一般大于10A,而交流温断器无法在上述直流供电模式下正常工作。对此,现有技术中,在控制电路中串联温控器、限温器和继电器,实现对电加热管的控制。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限温功能的开关和调温功能的开关相同,热水器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供电电路和直流热水器,以解决热水器的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触点与热水器的加热管的直流供电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的直流供电电路的通断;
温断器,所述温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温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均连接至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热水器的供电电路包括控制器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控制器与热水器的加热管的直流供电电路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加热管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热水器包括加热管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或者,热水器包括加热管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热水器的供电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热水器的过温保护电路、供电电路和直流热水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在热水器的温度过高时,通过温断器断开一个独立的继电器。在温控电路中出现故障时,例如温控电路中的继电器出现故障,导致热水器的温度过高时,也能断开加热电路,实现对热水器的过温保护,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热水器的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存交换的方法、装置
- 下一篇:干扰设备的实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