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微波脱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4983.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恒波;朱乐群;余兆祥;郑德;王兴祥;吴宏杰;李汉青;杜昆;吴晓慧;王鹏;程生奇;王锋;杨勇;张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30;C02F1/02;C02F1/20;C02F10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脱除 焦化 水中 氰化物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微波脱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工艺,其步骤为将焦化废水加热,然后进入酸气分解器使包含部分氰化氢在内的酸性气体被分解出来,然后进入蒸氨塔,蒸氨塔塔底废水经过废水泵送至微波分解器,在微波分解器内采用微波处理,使氰根离子分解成甲酸和氨,从而去除水中的氰化物,使进入生化系统的氰化物控制在5mg/L以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操作方法简易,投资少,设计合理,适用范围较广,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降耗、无污染等绿色化学的特征,符合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技术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微波脱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工艺。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焦化厂在炼焦、煤气净化及化工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其成分复杂、有害物浓度高、毒性大且难以处理。焦化废水组成复杂而多变,其成分和性质随着煤的组成和性质、炭化温度以及煤气净化与化工产品精制工艺不同而变化。焦化废水中不仅含有许多有机污染物、氨和硫化物,还含有很高的氰化物,其中氰化物主要是以游离氰根、氰化氢、络合氰根及硫氰根等形式存在。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焦化废水处理已全部采用生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同时具有去除废水中的酚、氰、COD及氨氮等污染物质的目的。生物脱氮工艺处于焦化废水处理的末端,其废水大部分由蒸氨工段送出,蒸氨工段送出的废水中氰化物浓度一般在15~40mg/L(与原料组成有关),但是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对装置进水中氰化物浓度要求不大于10mg/L,因为过多的氰化物或是破坏细菌细胞某些必要的组织,或是抑制细菌的代谢进程,从而影响处理后废水中的氰化物、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目前,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稀释原水的方法来降低毒物浓度,但是这种方法却增加了生化脱氮处理的废水量,因此,在生物脱氮处理之前对焦化废水里的氰化物进行预处理,使其能够满足生物脱氮进水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检索,关于焦化废水的脱氰处理方法已有相关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42005.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焦化废水脱氰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硫酸亚铁络合脱氰,氰根离子与亚铁离子、铁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沉淀,然后将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去除水中的氰化物,使进入生化系统的废水中总氰控制在15mg/L以下,氰化物控制在8mg/L以下。该申请案虽然可以达到去除蒸氨废水中的氰化物,保证焦化废水后续生化处理的顺利进行的效果,但该申请案需要在管道混合器中投加硫酸亚铁,反应后还需分离沉淀物,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焦化废水脱氰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并克服硫酸亚铁络合脱氰方案带来的分离沉淀操作复杂、工艺成本高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微波脱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焦化废水加热至70~90℃,送至酸气分解器,所述酸气分解器顶部控制顶部温度为28~32℃,在分解器内使包含部分氰化氢在内的酸性气体被分解出来,得脱除了酸性气体的含氨废水;
(2)将步骤(1)得到的含氨废水送至蒸氨塔内进行蒸氨操作,由蒸氨塔底排出废水;
(3)将步骤(2)得到的废水送至微波分解器,所述微波分解器内装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TiO2、Ni2O3或活性炭,利用功率为300-900W,频率为2400-2500MHz微波辐射1~30min,将氰化物水解,使氰化物浓度降低至5mg/L以下,然后输送至生化处理工段。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焦化废水在加热前先与剩余氨水混合。所述剩余氨水来源于焦炉煤气初冷过程产生的氨水,其主要由炼焦煤表面含水和炼焦煤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化合水组成。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通过将焦化废水送至废水换热器及废水加热器来实现焦化废水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马钢化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