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4057.3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佳潞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新开超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梁灵周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用管式 滤膜 填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其包括自制活性炭55‑65重量份、氧化铝粉末38‑42重量份、陶瓷粉2‑10重量份、陶瓷增强剂0.9‑1.3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2重量份、纳米碳化硅粉末0.1‑0.3重量份、纳米粘土1‑3重量份、二氧化锆凝胶8‑12重量份等组分。本发明提组分配制合理科学,成本低,制备的填料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大大增加,吸附能力增强,进而提高了要处理的水与管式过滤膜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水处理效率和水处理效果,本填料还具备抗冲击、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突出。膜处理技术作为21世纪饮用水处理的优选技术,与常规水处理技术比较,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工艺简单、无需投加添加剂、不影响人体健康等优点,在水处理、资源保护、化工分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需要的跨膜压差一般为0.5~2.0MPa,比用反渗透膜达到同样的渗透能量所必需施加的压差低0.5~3MPa。根据操作压力和分离界限,可以定性地将NF排在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有时也把NF称为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20世纪70年代J.E.Cadotte研究NS-300膜,即为研究NF膜的开始。当时,以色列脱盐公司用混合过滤来表示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膜分离过程,后来美国的公司把这种膜技术称为纳滤,一直沿用至今。纳滤膜分离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性能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孔径处于纳米级,适宜于分离分子量在100~1000,分子尺寸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膜工艺被称为纳滤。
过滤膜的填料是水处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水处理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填料大多为聚乙烯、聚丙烯、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价格低廉,但表现为憎水性、生物兼容性差,故而挂膜时间长、膜易脱落;而亲水性的生物膜填料大都价格昂贵,工业应用成本高。
鉴于以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不仅成本低,而且水处理效果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处理用管式过滤膜填料,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自制活性炭55-65重量份、氧化铝粉末38-42重量份、陶瓷粉2-10重量份、陶瓷增强剂0.9-1.3重量份、纳米二氧化硅粉末0.5-0.7重量份、雷尼镍1-5重量份、低聚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8重量份、间苯二胺2-6重量份、玻璃纤维1-3重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钠2-6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2重量份、纳米碳化硅粉末0.1-0.3重量份、纳米粘土1-3重量份、二氧化锆凝胶8-12重量份。
所述自制活性炭为载银活性炭。
所述载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为:
(1)将活性炭浸入浓度为7g/L硝酸银水溶液中,浸泡50h,温度控制在40℃,浸泡后,取出活性炭在70℃烘箱中烘干 ;
(2) 将步骤(1) 烘干后的活性炭倾入配制的还原液中搅拌6h,冷却后在90℃烘箱中烘干即得所述载银活性炭。
进一步地,所述还原液为浓度为40wt%的氨水与有机酸按重量比3:1 配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锆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1重量份氟锆酸铵加入到1.5重量份有机酸溶液中,水浴加热至80℃并搅拌,反应5h后,向溶液中加入0.3重量份钨酸钠,搅拌溶液反应30min,然后继续加入5重量份乙二胺,水浴加热至90℃并搅拌1.5h,降温至80℃继续搅拌反应24h,即得所述二氧化锆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新开超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新开超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