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及浇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1744.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江新;张婧怡;江东平;孙雨桐;雷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11/08;E04G17/065;E04G17/14;E04B1/6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连续 浇筑 装置 方法 | ||
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和两块端模板,两块所述的两块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侧模板底部设在轨道中,单根轨道包括支撑板和轨道板,支撑板和轨道板平行设置,支撑板和轨道板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和轨道板的连接轨道。混凝土墙连续浇筑方法包括:1)在底板上按照墙体设计厚度对称设置两组轨道;2)安装模板并浇筑单幅先浇墙体;3)拆除先浇墙体上的端模板后,移动侧模板至后浇墙体两侧的轨道板上;4)将轨道移动至下一浇筑区域;5)移动侧模板至浇筑区域;6)再次安装端模板并通过对拉螺栓与到位的侧模板连接稳定。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采用可移动的模板,可有效缩短立模实现,提升浇筑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及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对施工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建筑物外墙普遍采用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相较于传统的砖块堆砌施工方式,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不仅施工效率更高,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而且全混凝土外墙结构整体性好,节约材料,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发展方针。
现有的墙体浇筑过程中,立模是浇筑前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墙体的质量,由于整个立模工序耗时较长,而墙体分段浇筑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立模拆模,导致墙体浇筑的工期延长,使得整个施工工期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及浇筑方法,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采用可移动的模板,可有效缩短立模实现,提升浇筑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装置,包括两块侧模板和两块端模板,两块所述的两块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对拉螺栓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模板两端,在单组对拉螺栓的内侧设有端模板,端模板两侧分别与两块侧模板的内侧壁接触,端模板其中一面通过与单组对拉螺栓对准保证垂直度;
所述的侧模板底部设在轨道中,单根轨道包括支撑板和轨道板,支撑板和轨道板平行设置,支撑板和轨道板之间设有垂直于支撑板和轨道板的连接轨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侧模板外侧面上设有斜撑杆,斜撑杆一端活动连接在侧模板外侧壁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端模板的中部设有梯形的凹槽,端模板上的凸起面朝向两块侧模板之间的区域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侧模板的连接位置上设有止水带,止水带设置在迎水面的侧模板内侧且横跨两组侧模板的连接缝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组所述的对拉螺栓穿过止水带设置,实现止水带的定位目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侧模板底部设有对称的两个凸块,凸块底部设有万向轮,单根轨道中设有两根连接轨道,两个凸块之间的间距与两根连接轨道之间间距相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所述的轨道板以及连接轨道上均设有轨道槽,连接轨道上的轨道槽延伸至支撑板上。
一种混凝土墙连续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浇筑底板;
2)在底板上按照墙体设计厚度对称设置两组轨道;
3)在两组轨道上安装两组模板;
4)下放钢筋笼并进行单幅先浇墙体的浇筑作业;
5)拆除先浇墙体上的端模板后,移动侧模板至后浇墙体两侧的轨道板上;
6)将先浇墙体下方的轨道移动至下一浇筑区域;
7)移动先后浇墙体两侧的轨道板上的侧模板至下一浇筑区域的轨道;
8)再次安装步骤6)中拆除的端模板并通过对拉螺栓与到位的侧模板连接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7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