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1207.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0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晋常宝;韩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317 | 分类号: | F24F1/0317;F24F1/028;F24F13/06;F24F1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铁锋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房 空调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包括空调主机、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用于安装在厨房的吊顶层,所述空调主机用于安装在厨房的吊顶层与基建顶层之间,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与第一进风口之间为相互分离式安装,制冷时,所述吊顶层下方的空气在吊顶层和基建顶层之间空间的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进风面板进入吊顶层上方再进入到所述第一进风口,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所述出风面板。本发明的优点在组装上更方便,组装完成后能够让用户感受到较好的降温效果的同时也能尽量减少对空调主机的寿命影响。本发明用于厨房制冷或换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属于厨房空调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研究在进行厨房烹饪时,是否可以在厨房内设置空调来使室温达到人体舒适的范围,让人们能在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进行烹饪。
而目前现阶段主要的问题在于厨房这种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在厨房煮饭烧菜的过程中油烟比较大,而空调设备通常是需要将厨房室内温度较高空气吸入空调主机并将冷空气排出到厨房内的工作原理,这就导致空调设备需要对油烟有很强的过滤性,否则会对空调设备的寿命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厨房空调主要包括空调主机、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空调主机通常安装在吊顶与厨房基建顶层之间,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通常安装在厨房的吊顶上,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分别通过风管与空调主机相连。
由于用户烹饪的位置通常位于燃气灶的位置,故对于厨房空调的安装位置而言,目前常见的厨房空调正是将出风面板的位置优选设置在燃气灶的上方,比如设置在燃气灶对应上方的吊顶上,这样可以尽可能让用户感受到降温效果,但是由于空调主机本身尺寸有限,故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的比较近,这就导致空调的进风面板的位置也要相应靠近燃气灶,然而燃气灶附近的空气含油烟量是相对较高的区域,这样就会导致进风时吸入的空气中含油烟量比较重,如此会对空调主机的寿命会产生很大影响,故目前厨房空调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让厨房空调尽量远离燃气灶安装,以延长厨房空调的寿命,但是出风面板的位置离燃气灶较远,其存在的缺点是降温效果对用户不明显,另一种就是让厨房空调靠近燃气灶安装,这样的优点是用户对降温效果的感受较为直接、明显,但是缺点是会影响空调主机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在组装上更方便,组装完成后能够让用户感受到较好的降温效果的同时也能尽量减少对空调主机的寿命影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包括空调主机、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所述进风面板和出风面板用于安装在厨房的吊顶层,所述空调主机用于安装在厨房的吊顶层与基建顶层之间,所述空调主机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进风面板与第一进风口之间为相互分离式安装,制冷时,所述吊顶层下方的空气在吊顶层和基建顶层之间空间的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进风面板进入吊顶层上方再进入到所述第一进风口,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所述出风面板。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改变了原有厨房空调的组装或连接方式,传统的厨房空调,进风面板与空调主机之间通过风管连接,或直接连接,这导致进风面板与空调主机之间的安装较为复杂,同时安装位置也比较受局限,而本发明中进风面板与空调主机之间是相互分离式安装,即空调主机的安装位置和进风面板的安装位置是相互不受影响的,这样对于组装而言,不仅省去了进风面板与空调主机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让进风面板的安装位置更加自由化,对于组装而言更为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