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潮矿的减粘脱附破碎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7569.7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邓星桥;王伦;杜志飞;李成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4/30 | 分类号: | B02C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减粘脱附 破碎 刀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潮矿的减粘脱附破碎刀具,包括:破碎辊,其布置有沿其周向间隔排列的用于将潮矿破碎为潮矿颗粒的破碎齿;所述破碎齿的齿底经由嵌入坡面以非突变的方式过渡连接至其齿顶,以使得所述破碎齿能够与配对的破碎槽形成非突变的破碎口,在破碎辊的旋转方向上,该破碎齿的位于所述嵌入坡面之后的相邻的大致呈平台状的齿顶以非突变的方式延伸过渡至脱离坡面,并且所述脱离坡面沿着破碎辊的旋转方向以非突变的方式一直过渡延伸到相邻破碎齿的嵌入坡面的根部,从而在两个相邻破碎齿之间形成至少双曲率的过渡连接部。本发明的提出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凹土粉碎中的作业环境,有利于有效提高凹土棒粘土的抗粘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破碎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潮矿的减粘脱附破碎刀具。
背景技术
凹土(Attapulgite Clay)是一种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农牧业、建材、石油、冶金、食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医用。“凹土棒石粘土”是一种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土矿物。目前而言,全世界约70%的凹土储量探明在中国。凹土在深加工之前需要进行破碎,其颗粒要求大多集中在5mm~20mm之间。但是不同于其他破碎原料,凹土富含水(含水量高达20%~45%)。在其富含水的情况下,凹土的粘聚力可达约70Kpa,内摩擦角达40°,因而表现出极强的粘性。
因此,如何针对粘性态的凹土进行破碎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凹土破碎可以具有如下的方式:
1、烘干后破碎,是一种非连续的生产方法。烘干,包括晾晒烘干法和煤炉烘干法。晾晒烘干法借助太阳能使得凹土中的水分蒸发,该方法由于受天气因素、晾晒场地、人工和环保要求等因素而受到使用限制。煤炉烘干法由于一次性处理量小、非连续加工和环保要求等因素而受到限制。
2、直接破碎,其针对粘性凹土在不脱水的情况下直接破碎,其是一种连续的生产方法。破碎是指对固体原料施加外力使得固体原料以剪切、冲击、碾压、研磨、碰撞等方式形成细小颗粒。例如,可以采用颚式破碎机对凹土进行破碎,但是颚式破碎机是需要借助破碎原料的脆性在其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其崩裂成小颗粒,因此,颚式破碎机即使能够对凹土进行破碎,仅仅会使得凹土变成饼状,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破碎生产。而且,凹土的高粘特性会粘附于破碎刀具上,而导致破碎刀具无法完成既有的破碎,甚至会卡死破碎刀具导致机器设备无法运转。
例如,公开号为CN107570292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层凹土粉碎机。其包括入料漏斗、粗粉装置、连接板、支撑装置和细粉装置;入料漏斗设置在粗粉装置顶部,细粉装置设置有在粗粉装置底部,粗粉装置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呈矩形结构。粗粉装置和细粉装置相互交错分层布置,用以对进入入料漏斗中的凹土分层进行破碎,上层的粗破碎对凹土进行主体破碎,下层的细破碎对粗破碎的结构机芯细化处理,保证凹土破碎效果。该发明的双层凹土粉碎机第二层为设计的四组新式细粉刀具,由于其四个面可以相互啮合,同时分布于表面的细齿可以撕碎在粉碎过程中的由上层破碎过程中的凹土饼块,使得最终粉碎完成的凹土颗粒大小满足加工需求。
例如,公开号为CN104785340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凹土粗破刀具。该凹土粗破刀具包括刀盘和3~6套组合式刀头。刀盘为圆台形,刀盘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与辊轴组合的安装孔,刀盘的圆柱面上设置有与组合式刀头数量匹配的燕尾形块体,燕尾形块体环绕刀盘的圆柱面均匀分布;组合式刀头由主刀头和副刀头组成,主刀头包括凹土破碎头和连接体,副刀头为板状体,顶面设置有与凹土破碎头上的限位槽匹配的凸块,底面为与刀盘的圆柱面匹配的圆弧面,前面为工作面,工作面设置有摆线齿和摆线槽,副刀头通过螺柱固定在主刀头中连接体的承载面上且位于凹土破碎头下方,与主刀头形成可拆卸连接,各组合式刀头分别安装在刀盘圆柱面设置有燕尾形块体处,通过挡板和螺栓固定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及5-羟色胺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真空导流装置及真空导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