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4359.2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4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孟嘉;王鑫瑶;丁守鸿;李季檩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蔡艾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接收到活体检测请求时,可以生成检测界面,该检测界面包括人像区域和光线发射区域,且人像区域的位置和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随时间随机变化,然后,通过该光线发射区域向检测对象投射光线,并在检测对象表面产生反射光,再然后,采集反射光在检测对象表面形成的图像特征,并对检测对象注视人像区域时的视线进行追踪,若根据该图像特征确定反射光的变化与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且追踪得到的视线信息与人像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则确定该检测对象为活体;该方案可以有效抵抗视频注入等活体检测攻击手段,提高活体检测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其在各类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普及。对于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来说,一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脸验证,二是活体检测。所谓活体检测,主要是用来确认采集到的人脸图像等数据是来自用户本人,而不是回放或者伪造材料。针对目前活体检测的攻击手段,比如照片攻击、或视频回放攻击等,现有提出了基于反光原理的活体检测方案,即通过手机屏幕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到人脸,然后利用变光点前后人脸图片的变化解析出人脸特征,并据此来判断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方案对于抵抗视频注入攻击(即将摄像头黑掉,直接将成像好的反光攻击序列传送给后端)的效果并不佳,以致活体检测失效,大大影响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有效抵抗视频注入等活体检测攻击手段,提高活体检测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活体检测请求时,生成检测界面,所述检测界面包括人像区域和光线发射区域,所述人像区域的位置和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随时间随机变化;
通过所述光线发射区域向检测对象投射光线,并在检测对象表面产生反射光;
采集所述反射光在检测对象表面形成的图像特征,并对所述检测对象注视人像区域时的视线进行追踪;
若根据所述图像特征确定所述反射光的变化与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且追踪得到的视线信息与人像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则确定所述检测对象为活体。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活体检测装置,包括生成单元、投射单元、采集单元和检测单元,如下:
生成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活体检测请求时,生成检测界面,所述检测界面包括人像区域和光线发射区域,所述人像区域的位置和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随时间随机变化;
投射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光线发射区域向检测对象投射光线,并在检测对象表面产生反射光;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反射光在检测对象表面形成的图像特征,并对所述检测对象注视人像区域时的视线进行追踪;
检测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图像特征确定所述反射光的变化与光线发射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且追踪得到的视线信息与人像区域的位置变化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检测对象为活体。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可以包括采集子单元、提取子单元和计算子单元,如下:
采集子单元,用于对在所述投射光线的照射下,所述检测对象注视人像区域时的图像进行采集,得到视频流;
提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视频流中提取所述反射光在检测对象表面形成的图像特征;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视频流中检测对象的头部信息和眼部信息,计算检测对象注视人像区域时的视线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