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MPK激动剂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46346.0 申请日: 2020-01-15
公开(公告)号: CN113121379B 公开(公告)日: 2022-11-25
发明(设计)人: 孙宏斌;李浩斌;尤燕平;程亚龙;钱铭;周鑫煜;温小安;陈彩萍;许庆龙;袁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C235/16 分类号: C07C235/16;C07C255/54;C07C317/22;C07C235/08;C07D211/58;A61K31/164;A61K31/235;A61K31/192;A61K31/277;A61K31/4468;A61P5/48;A61P3/00;A61P3/1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冒艳
地址: 21000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ampk 激动剂 化合物 药学 可接受 溶剂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如I和II所示结构的AMPK激动剂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及其用途。本发明的苄氧芳酰胺类与哌啶脲类化合物具有强效的AMPK激动活性。本发明的苄氧芳酰胺类与哌啶脲类化合物具有在制备预防或治疗AMPK介导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且作为AMPK激动剂不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不导致心肌肥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AMPK激动剂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键激酶,其磷酸化激活可克服胰岛素抵抗、降血糖、降血脂(通过抑制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合成)、抗炎、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线粒体合成、增强线粒体的氧化代谢、抗衰老和抗肿瘤等(Physiol.Rev.2009,89,1025)。近年来,AMPK的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已越发受到关注(Nature 2013,493,346),其可能的机制是AMPK通过增强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 的转录功能而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Immunity 2015,43,8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MP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MPK介导的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如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1型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肌肥大、心肌炎、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溃疡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痛风、中风或脑梗死等;AMPK介导的疾病还包括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纤维化疾病、神经损伤性疾病或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继发性疾病,如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囊性纤维化肺病、过敏性鼻炎、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囊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椎关节炎、骨关节炎、滑膜炎、肌腱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间歇性跛行、瘢痕瘤、银屑病、鱼鳞癣、大疱性类天疱疮、皮炎、接触性皮炎、胰腺炎、慢性肾炎、膀胱炎、脑膜炎、胃炎、败血症、坏疽性脓皮症、葡萄膜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α-共核蛋白病、抑郁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病、纤维肌痛综合症、神经痛、唐氏综合征、哈勒沃登-施帕病、亨廷顿舞蹈病或威尔逊病等。

文献报道AMPK激动剂可预防和治疗多种AMPK介导的疾病(J.Med.Chem.,2015, 582;Nature 2013,493,346;Experimental Neurology 2017,298,31;BiochemicalPharmacology 2010,80,1708;Current Drug Targets,2016,17,908;Nat Rev DrugDiscov, 2019,DOI:10.1038/s41573-019-0019-2)。例如,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认为主要是通过激活AMPK而发挥多种临床功效(J.Clin.Invest.2001,108,1167)。尽管AMPK激动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迄今为止,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的AMPK 激动剂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原因,在研的AMPK激动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寥寥无几。例如,广谱AMPK-β亚基激动剂MK-8722尽管可以降血糖,但在大鼠和猴子实验中发现动物心脏发生不可逆性心肌肥厚副作用(Science 2017,357, 507)。此外,AICAR作为最常用的AMPK激动剂之一(Eur.J.Biochem.1995,229,558),也因其较大的毒副作用而被终止了临床实验(J Clin Pharmacol 1991,31:342-347)。

总之,临床上亟需开发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新型AMPK激动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AMPK激动剂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AMPK激动剂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酯或溶剂化物在制备调控AMPK信号通路的药物中的用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3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