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6314.0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0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以河;梁敏敏;冯峰;王培霞;佟望舒;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J21/16 | 分类号: | B01J21/16;B01J23/889;B01J35/10;B01J35/12;B01J37/34;A61K33/06;A61K33/32;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凹凸 作为 纳米 矿物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属于酶催化技术领域。实施例的结果表明,天然凹凸棒石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类过氧化氢酶活性或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蛋白酶相比,天然凹凸棒石具有储量大、易于获得、成本低、耐高温和pH值范围广等优点;相比于已研发的人工纳米酶,其又具有多功能、天然无毒(来自于自然界,不含重金属)、生物相容性好、获取简单、不需复杂的加工处理且其巨大的表面积还为细胞提供了生长、增殖的场所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
背景技术
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对具有更优异性能的生物材料的需求也在增长。催化材料尤其是酶已被广泛研究,因为它们对人类生理活性的调节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天然酶的实际使用受到限制,因为它们难以提取且价格昂贵。酶虽然体积小,但是其功能却是强大的,酶促进了生命系统中发生的大多数反应。然而,诸如高成本、稳定性差和提取困难等缺点给酶的应用带来很大限制。随着对酶的需求增加,寻找一种天然无毒、催化有效和低成本的酶成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经有学者在研究人工纳米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磁性纳米酶,在人工酶领域开创了先河。
天然凹凸棒石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已经在材料学、催化和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有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在催化方面,凹凸棒石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和吸附能力强而被用作催化剂载体。但是,目前还未发现其在其他领域的相关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天然凹凸棒石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类过氧化氢酶活性或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优选的,所述天然凹凸棒石以分散液的形式使用,所述天然凹凸棒石的分散液的有效浓度≥1mg/mL。
优选的,所述天然凹凸棒石的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天然凹凸棒石进行研磨处理,将所得粉末与水混合,进行超声处理,得到天然凹凸棒石分散液。
优选的,所述研磨处理的时间为20~180min,转速为20~100r/min。
优选的,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180min,功率为40kHz。
优选的,当所述天然凹凸棒石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或类过氧化氢酶活性时,将所述天然凹凸棒石用于酶催化的过程包括:将所述天然凹凸棒石分散液、过氧化氢溶液、底物溶液和缓冲溶液混合,进行酶催化。
优选的,所述缓冲溶液为HAc-NaAc或PB缓冲溶液,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为2~10。
优选的,当所述天然凹凸棒石具有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时,将所述天然凹凸棒石用于酶催化的过程按照SOD试剂盒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纳米矿物酶的应用。实施例的结果表明,天然凹凸棒石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类过氧化氢酶活性或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天然凹凸棒石具有天然蛋白酶的催化活性。与蛋白酶相比,天然凹凸棒石具有储量大、易于获得、成本低、耐高温和pH值范围广等优点;相比于已研发的人工纳米酶,其又具有多功能、天然无毒(来自于自然界,不含重金属)、生物相容性好、获取简单、不需复杂的加工处理且其巨大的表面积还为细胞提供了生长、增殖的场所等优势。因此,天然凹凸棒石酶活性的发现以及其储量巨大、天然无毒等优势将为其在生物医药、工业催化、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发更多功能性应用提供基础,天然凹凸棒石可以成为新一代的天然酶,甚至为多功能酶,对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