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对接优化配线植物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6176.6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赖泽雄;曾亮;伍婵娟;李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0 | 分类号: | F21S9/00;F21V17/16;F21V19/00;F21V23/06;A01G9/2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宽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46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对接 优化 植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LED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对接优化配线植物灯装置,包括多个灯体和多个连接部件,多个灯体设置在多个连接部件上,每一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多个连接部件通过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依次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通过连接线与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开设有收线槽,所述连接线缠绕设置在收线槽内。本发明通过简易的对插公母连接器能够,实现灯具快速组合和拆卸维护,使得快速连接时更加快捷,节约灯具线材使用,降低人工成本、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对接优化配线植物灯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LED作为一种节能的冷光源其具备高光效、体积小和寿命长等特点,在灯具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从常见的家居照明、商业照明、特种照明,以及近年兴起的农业照明对于LED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植物照明作为农业照明领域近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其利用日渐成熟的封装、光谱与器件使得各个照明企业纷纷转入到植物照明行业,发展前景空前广阔。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LED灯具常用在大棚温室补光、株间补光、全人工光植物工厂、植物组织培养、花卉景观种植及实验研究等领域。现阶段使用的植物灯单根灯上都需要拖带长长的电源线与多通线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方式均为螺母旋紧或者旋转对插,且灯与灯的距离受到电源线长度的影响无法方便进行调整。这导致在电源线材与植株之间杂乱交错,连接器安装与拆卸极为不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遮挡植物灯的均匀照射,还严重影响植物种植时的打理,尤其是在花卉景观种植中影响美观,并有一定安全隐患,而且在线材上需要花费更多的费用,无法实现绿色经济。而常见盘线装置,如电力线卷线盘,尺寸结构庞大,成本高;信号线或小型电器充电线结构复杂且无法适用能承载大电流的电力线。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快速对接优化配线植物灯装置,可实现灯具快速对接优化配线的装置,具有安装简便、可操作性强、空间利用率高,节省电源线材使用,避免线材过多错乱交叉遮挡发光面。将多支灯组成一组灯方便了安装,可以根据灯具上的盘线结构,按照需要调整灯与灯之间的安装距离。同时节约灯具的制造成本,人工安装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对接优化配线植物灯装置,包括多个灯体和多个连接部件,多个灯体设置在多个连接部件上,每一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多个连接部件通过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依次连接,所述公端连接器通过连接线与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开设有收线槽,所述连接线缠绕设置在收线槽内。可实现灯具快速对接优化配线的装置,具有安装简便、可操作性强、空间利用率高,节省电源线材使用,避免线材过多错乱交叉遮挡发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上盖和连接底盖,所述连接上盖盖设在连接底盖上,所述连接底盖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母端连接器嵌设在放置槽内,且母端连接器的一端沿连接底盖的长度方向凸出设置。该结构的设计方便架设母端连接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收线槽包括U型槽和与U型槽连通的直线槽,所述U型槽设置在连接底盖上,所述直线槽位于U型槽的上方,且直线槽向着公端连接器的方向贯穿连接底盖。收线槽的设置使得在需要使用公端连接器时,能够将公端连接器拉出使用,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公端连接器收回到连接部件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槽设有缠绕柱,所述缠绕柱的顶端与U型槽的开口齐平,且缠绕柱的外壁与U型槽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缠绕柱的设置使得公端连接器在收回连接部件时,可以将连接线弯折缠绕在缠绕柱方便回收公端连接器和避免连接线杂乱。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底盖向着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有电源安装槽,所述电源安装槽用于固定电源模块和放置电源连接器。此种设计方案电源拆除和安装简单,提高电源的售后维修。
更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与连接上盖不位于同一侧,所述收线槽与放置槽位于同一侧。方便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对接操作,和公端连接器的收缩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