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5305.X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曹丰;王慧泉;张继彬;曹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12 导联心 电信号 采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10个电极、右手套;控制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右手套的手背侧;10个电极,用于接触于使用者的体表,设置于右手套的手心侧外部,使用者戴上该右手套后通过使用者的右手手掌的大小来确定该10个电极在患者心脏位置处的分布;该10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将自所述10个电极接收的原始心电信号进行采集,经微控制器转换为心电数据,由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给外部。通过将10个电极巧妙地设置在右手套上,利用手的大小与心脏大小的对应性,解决了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的电极位置不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电信号采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突发性和高危险性。对心电信号进行持续不间断地监测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的活动情况,国际上通常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反映额面和横面上的心电变化,并将其作为临床中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心电监护仪主要记录静息状态下人体的心脏活动。由于记录时间有限,很难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早期患者的相关疾病,对数天或数周内才发生一次的心电异常变化更难记录。且该仪器体积较大,不便随身携带,使得广大院外患者,尤其是症状较轻的早期患者不能进行及时准确地诊断,从而贻误诊治时机,疾病难以得到早期治疗和有效控制。
随着集成化电路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的动态心电检测装置层出不穷。国内公告号为207152589U的专利提出了动态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实现了对心电信号的动态监测且能无线传输,携带方便。但该装置只有一个电极,无法对心脏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测,且由于该装置中植入PCB硬件电路,导致柔性电极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贴合人体曲线,时常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此外,该心电信号采集装置的导联电极一般由专业人士贴放或要求患者提前习得相关知识,使用不便。
国内公开号为108523878A的专利提出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终端产品,将10个织物电极嵌入高弹性内衣内侧,采用12导联的测量方法,在对心脏全面监测的同时保证电极与皮肤的紧密接触,且患者无需考虑检测电极的贴放位置。但该装置不能避免电极长期跟人体皮肤摩擦时产生的肌电及运动伪迹干扰,且由于不同患者体型差异较大,而工业化生产的背心一般只有几个型号,不能保证与患者的体型完美匹配,因此,该技术的穿戴式心电监测终端产品不能保证电极在不同患者体表的准确定位。
综上,目前的便携式的心电采集装置,虽然信号的采集及处理技术基本成熟,但在患者体表的稳定接触和准确定位方面一直存在缺陷,且同一个采集装置很难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其一方面能与患者的体表形成稳定的接触,其另一方面能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而准确定位。
本申请的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10个电极、右手套;
控制单元、心电信号采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右手套的手背侧;
10个电极,用于接触于使用者的体表,设置于右手套的手心侧外部,使用者戴上该右手套后通过使用者的右手手掌的大小来确定该10个电极在患者心脏位置处的分布;该10个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心电信号采集单元;
心电信号采集单元将自所述10个电极接收的原始心电信号进行采集,经微控制器转换为心电数据,由无线传输单元发送给外部。
优选地,所述10个电极为织物电极。
优选地,所述织物电极经过氯化工艺处理。
优选地,所述右手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3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边形互扣式电极三维硅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定向行星转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