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2702.1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8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龚春亮;刘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市亮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宝硕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钢结构 抗震 缓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以及悬挂机构,横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固定,钢管桩的顶端上焊接套台,钢管桩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斜杆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上,一端套在滑台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移动的震动力,弹簧将勾板与套台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利用弹簧吸收其横向震动,让钢管桩始终保持稳定,同时次悬挂杆绕第一转销旋转,调整次套板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而抗震材料多为橡胶垫或弹簧,只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对于强地震,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振动极易损坏抗震材料,抗震效果差,并且钢结构极易损坏,缩短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17174.9的发明专利包括钢结构支腿,所述钢结构支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为开口向上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凹槽底部的承压橡胶块,所述承压橡胶块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上,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凹槽,凹槽内竖向设置有滑杆和可在滑杆上滑动的滑块,滑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连接,滑块与凹槽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凹槽的槽底接触,该发明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设计存在缺陷,针对这些情况,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不稳定,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不能有效的缓解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支撑板易在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影响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仅仅依靠第三弹性件不能带动支撑板复位,使用功能单一,局限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钢结构的资源浪费,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以及悬挂机构,横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固定,钢管桩的顶端上焊接套台,钢管桩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
所述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主悬挂杆、次悬挂杆、主套板、次套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和勾板,主悬挂杆的顶端套入主套板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主悬挂杆的底端与勾板的上表面焊接,次悬挂杆的顶端贯穿第一转销,并通过第一转销贯穿次套板与其活动连接,次悬挂杆的底端套在贯穿主悬挂杆的第二转销上,次悬挂杆绕第二转销旋转,勾板插入套台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市亮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郴州市亮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2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